美國操作台美關係
美國國務院上周更新官網「美台關係」網頁的內容,刪除關於美中一九七九年聯合公報中「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敘述,也不再提及「美國不支
持台獨」,並在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闡述中,首次將《台灣關係法》置於美中三公報之前,引起各方關注。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強調,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沒有改變,呼籲北京不要乘機捏造藉口施壓台灣。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則批評,美國此舉
是「虛化、掏空『一中原則」』的小動作」,警告「美國試圖改變台海現狀的做法,必將引火自焚」。
美國這個變動,並非突如其來的政策轉彎,而是拜登政府整體中國政策重新評估的結果。拜登上任之初就指示各部門檢討彙整新的中國政策,在
去年十一月已經完成,但因美中關係持續膠著,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也不斷通過抗中友台法案,白宮必須考量內外情勢,等待最好的發表時機。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無疑提供了重大的助推作用。戰爭爆發前,中俄領導人習近平和普亭在北京冬奧會晤,宣稱「兩國合作沒有上限」;戰爭爆
發後,中國拒絕譴責普亭,多次在聯合國投棄權票,有如默許俄國侵略烏克蘭,美歐各國質疑聲四起,也讓拜登的對中政策有了新的思考空間。
隨著俄羅斯在戰爭中元氣大傷,讓拜登政府愈發相信,烏克蘭危機使美國獲得巨大的戰略優勢,從而更能在亞洲施展手腳,藉著深化與印太國家
的經濟和政治關係,加速推進對抗中國的長期戰略。本月二十日拜登啟程訪問南韓、日本,參加四方安全對話高峰會,並在日本宣布「印太經濟
倡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國務院適時更新網站上對美台關係的敘述。
從更新的內容來看,台美關係確有實質進展,但並不意味美國已經放棄一個中國政策。新增「美國有長期的、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聯合公報
與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基本上就是近年美國官員的公開發言。至於刪除「美國不支持台獨」的舊文,主要是避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的
說詞如「烏克蘭自古是俄羅斯的一部分」,被北京拿來作為出兵台灣的理由。
簡單說,俄烏戰爭加速了美國的「抗中挺台」戰略轉向。但即令如此,並不表示美國已經揚棄戰略模糊路線,美國也不會因為抗中而與台灣建交
。美國真正希望的,其實是在「可操縱範圍內」提升台美實質關係。
重點在於美國接下來會做什麼。眼前至少有兩個觀察點:一個是拜登即將在訪日時正式宣告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會不會把台灣也納入,因
為部分印太地區國家擔心納入台灣會觸怒北京,影響他們與中國大陸的貿易關係。第二個是美國參眾兩院正就《美國競爭法案》進行協商,六月
可望通過一致的版本交拜登總統簽署,屆時「台灣代表處正名」的條文會否納入,勢必牽動美中台三邊的敏感神經。
【轉載自人間福報】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