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更讓“中美關係回不去了”
↑圖上為台灣聲援烏克蘭和平大遊行2022年3月13日下午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登場,許多民眾手舉看板、旗幟到場響應,為烏克蘭人民加油打氣。
肖曼
美國國務院日前更新美台關係網頁,未再提“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這一改變立即受到台灣海峽兩岸的關注。雖然各路專家解釋五花八門莫衷一是,但美國國務院堅稱:“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
習近平任內十年,中美台關係的變化早已今非昔比,因此曾有中國專家驚呼:“中美關係回不去了”。爆發兩個多月的俄烏戰爭不僅沒有淡化中美關係的惡化,還加速了這一進程。美國國務院更新美台關係網頁一事揭示:是當前的這場俄烏戰爭,讓本已惡化的中美關係更加“回不去了”。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海峽兩岸輿論和民間都生髮出“今天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說法。為了顯示對台灣的支持,美國跨黨派參眾議員訪問團4月14日飛抵台灣。儘管是為期一天一夜的旋風式訪問,北京不僅嚴詞恫嚇,甚至以軍演威脅。但該訪團明確展現美國對台灣堅定的支持與承諾。訪團團長格雷厄姆在記者會上反諷說:在促進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方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做出的貢獻比訪團成員還多,因為他們的惡行惡狀反而促進美台關係的提升。
該團公開表示:台灣不僅是美國的盟友,更因為其半導體產業佔據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位階,讓台灣安全一躍成為美國關切的核心利益。而該訪團在來台前的4月13日先造訪澳大利亞,他們特別關切中國與索羅門群島所簽署的安全合作協定,表達出美國要在此強化軍事佈署以補足澳國軍力差距的意願,制衡中國的影響力。
中國多次指責美國正在“掏空”、“虛化”一中政策,此前在傳出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將訪問台灣後,中國外長王毅即威脅稱: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是在“公然踩踏’一個中國’紅線”。佩洛西後來因確診新冠肺炎推遲了台灣之行,但中國要求佩洛西取消訪台而非只是延後。
這次美國國務院更新美台關係網頁,不再提“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及“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這對北京來說,當然是美國“掏空”、“虛化”一中政策的新例證。但在什麼是“紅線”的問題上,美國不會讓北京一方說了算。
中國一直試圖為中美關係設立紅線,同時在包括南中國海領域內以某種“切香腸”的漸進方式改變現狀。美國學習北京反向操作,以同樣的“切香腸”方式改善與台灣的關係,以此提高中國侵犯台灣必須付出的代價。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薩特(Robert Sutter)認為,這一切改善與台灣的政策都是在美國的“一中政策”框架下進行,目的就是要避免與中國發生戰爭。
薩特對美國之音說,烏克蘭戰爭的影響極其深遠,習近平與普京的關係並非最近才開始,中俄關係自習近平上任後就因雙方各自利益而變得更為緊密,經過仔細審視後可以發現,兩國在所有議題上的合作幾乎都是為了“削弱美國的力量和影響力”,而且他們共同的看法都認為美國正在衰落,無法對他們的作為起到製衡作用,所以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填海造島,俄羅斯兼併克里米亞,正是因為兩國都不認為這些作為會有什麼後果。
薩特認為,烏克蘭戰爭只是讓華盛頓更認清中俄正在合力挑戰美國的現實,因此也更加深了美國政府、國會及其他人對中國的敵視(antagonism),未來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只會更加堅硬,雙方的對手關係將會持續,因為習近平完全沒有意願要在對美國的多重挑戰中妥協,美國國會則在特朗普任內形成的“華盛頓共識”基礎上,持續推動對抗中國的立法。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接近兩個月之際,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俄羅斯侵略戰爭的“沉默夥伴”,中國是美國的嚴峻挑戰,也是美國強大的競爭對手,“不乏雄心與能力”在包括經濟、軍事、太空和網絡等所有領域取代美國成為印太地區領導強權。
擔任美國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的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Clarke)上將4月30日在一場討論中表示:中國已經從烏克蘭見到西方國家如何對俄羅斯做出反制和對抗。他要問的是,中國會從烏克蘭得到何種教訓?美國又能從中國得到的教訓中做些什麼?他認為中國可能調整攻台計劃,有攻擊台灣的四個可能做法。美國因此也必須有相應的準備,協助台灣成為一個中國“無法消化的刺猬”。
【轉載自法國廣播電台】10/05/2022
高票通過!俄羅斯被踢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捷克取而代之
聯合國大會(UNGA)週二開會,捷克以157票贊成、23票棄權,取代被逐出的俄羅斯,進入人權理事會(Human Rights Council)。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92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