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縣長出席隘寮盟軍戰俘營追悼會
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Taiwan POW Camps Memorial Society)13日在屏東縣動物之家內文物展示館舉行追悼儀式,縣長周春米親自出席與戰俘家屬及代表見面,感謝長居台灣的「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會長何麥克先生及協會成員這些年的努力,讓這段歷史浮出檯面,對於當年的戰俘營到現今充滿活動的動物之家所經歷的血淚之路以及展現出的勇氣,表達深刻的紀念與敬意。
縣長周春米懷著沉重卻充滿愛與責任的心情,帶著對歷史的敬意和對未來的期許,將隘寮戰俘營改造,重新在原址建立屏東縣動物之家,並且打造成一個融合生命、生態和生活的場所「三生園區」。提供流浪動物的收容認養、野生動物的救傷、寵物的醫療美容等功能,搭配結合戰俘營、國軍營區、莫拉克風災災民安置及未來動物收容空間等四大面向的展示館,期許其不僅回歸生命的本質,更成為反芻歷史、思考自由與責任的場域。
何麥克會長表示非常感謝縣府的用心及對戰俘營議題的重視,當日也特別出借自己典藏的軍裝、水壺及軍刀提供展示,也期許未來縣府能夠持續蒐集相關的資訊,充實內部展示,透過文物館結合動物之家,讓紀念碑以更好的形式承先啟後供後人追悼,並且讓這些歷史得以被保存讓更多人參訪,並且永遠懷念。
屏東縣隘寮營區戰俘營原址經屏東縣政府重新打造新建公立動物收容處所,為紀念日據時代戰俘營幽暗年代及嚴鎖管制時期的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縣府籌措650萬元仿造原有木造建物外觀,於園區內打造1棟文物展示館,未來將併同屏東縣動物之家同時啟用。
【阿猴附記】麟洛戰俘營在日據時代原為隘寮溪的砂石場工寮,81年前也就是1942年被日軍改為戰俘營,為日本在台灣設立戰俘營的第三分所,同年7月17日開設,佔地約三公頃多。此戰俘營地處偏僻荒涼,位佈滿砂礫的河床地上,營內設施設備簡陋,屋頂披上茅草,僅廁所與床鋪為木板,四周圍上竹籬笆。
在1942年至1945年期間,日軍在臺灣屏東縣麟洛鄉新田村設立了麟洛(盟軍)戰俘營,該營區原先是隘寮溪的砂石場工寮。營地偏遠荒涼,位於砂礫河床地上,設施簡陋,屋頂披茅草,僅廁所與床鋪為木板,四周圍環繞著竹籬笆。戰後此地曾有國軍駐紮稱為隘寮營區。
該戰俘營是日本在臺灣設立的第三分所,於1942年7月17日開設,佔地約三公頃。營內約有五到六百名戰俘,主要來自太平洋戰爭戰場的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等國家的軍人。初期,營區伙食較為不錯,但後來戰俘生病時卻缺乏醫療照顧。他們被強迫在河床採挖砂石,裝上台車運載至高雄港用於左營軍港建設,有時也要到屏東糖廠搬運沙糖包。
在營區,戰俘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部分人因痢疾、水土不服等疾病死亡,甚至有人在美軍空襲中喪生。由於棺木短缺,死者的屍體被包裹在毛毯中,用鐵道輕便車運送到麟洛墳場進行簡單的基督教葬儀,空棺則被重複使用。
儘管營區中嚴格禁止監視員與戰俘交談,信仰基督教的監視員林全信卻認識了一位加拿大籍士兵,並將《聖經》贈送給他。這位加拿大人將《聖經》獻給戰俘營的教堂,此舉似乎有助於緩和營區內的緊張氛圍,減少自殺事件和逃獄事故。
隨著時局的變化,1945年3月15日,麟洛戰俘營正式關閉。當時,島內監視員對待戰俘較為柔性,且除所長玉木與另外兩人被判刑外,其他人少有坐監。儘管營區在國際紅十字會探視時表現得較為善良,實際上仍有戰俘遭受毆打和羞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