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猴新聞網

AKAU NEWS

為何許多香港居民不歡迎內地醫療援助

為何許多香港居民不歡迎內地醫療援助

JOY DONG, 王霜舟香港——圖上為2月,中國內地派到香港的移動核酸檢測點。

一場致命的奧密克戎疫情壓倒了香港的醫療系統後不久,北京緊急提供幫助。內地施工隊建造了龐大的隔離設施。中央政府派出1000多名醫務人員支援治療和檢測中心,為了幫助穩定當地的肉類供應,還派出了屠夫。
對在北京支持下的香港政府來說,中央政府的援助是一場及時雨。當地領導人林鄭月娥前往與內地接壤的邊境,向抵達的醫務人員鞠躬表達深切的感激,這是香港很少採用的表達方式。
但對於香港和中國內地的許多人來說,疫情只是暴露了這座1997年回歸中國的前英國殖民地城市與該國其他地區之間的政治和文化鴻溝。
一些香港居民批評北京推行的嚴厲措施,例如集中隔離病人和大範圍封鎖建築物,稱這些措施破壞了該市長期以來對個人自由的保護。
然而,內地人將這種態度描述為自私和缺乏遏制病毒所必需的國家責任感。

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香港的750萬人口中有一半以上已被感染。疫情的嚴重程度迫使政府放棄了一些更嚴格的計劃,例如實施封鎖以進行大規模檢測。香港還未遏制住疫情就計劃放鬆對新冠病毒的控制措施,內地的許多人都對此感到震驚。
著名的內地評論人甄浩源在微博上寫道:“讓香港繼續實驗。讓我們的醫務人員回來,確保我們的邊境是封閉的。”

3月,在一家醫院外,工作人員將遺體裝車時,旁邊仍有患者在接受治療。

在雙方公眾的這些激烈情緒之前,北京實施舉措將香港全面置於中央政府更直接的控制之下。2020年,北京頒布了一項國家安全法,消除了廣泛的異議,並且為了摧毀親民主反對派陣營,徹底改革了地方選舉法。
北京從政治視角描繪其對香港抗疫提供的支援。在醫務人員啟程前往香港之前,共產黨的黨旗展示在顯眼位置,人們在儀式上高唱國歌。新建的隔離設施醒目地張貼著“中央援港,同心抗疫”的紅色橫幅。
許多香港居民對此不以為然。在香港流行但在內地被禁止的Facebook平台上,他們抓住安裝蹲便器等問題批評隔離設施不夠標準,香港普遍不使用蹲便器。

現年33歲的凱西·馮(音)曾是一名護士,她在3月初檢測呈陽性時與丈夫和母親一起被送往隔離設施,她說這種隔離是一種不必要的麻煩。
“這真的擾亂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她說。“這和在家隔離有什麼區別?”
凱西·馮想知道花在隔離設施上的錢是否可以更好地利用,例如幫助失業者。“香港真的需要這個嗎?為什麼香港政府不能說不?”她問。

該市領導人林鄭月娥和其他官員表示,無法偏離中央政府消除地方疫情的目標。為了讓內地重新開放與香港的邊境,香港一直試圖降低感染率,但到目前為止未能成功。
前香港醫院管理局首席執行官梁柏賢在Facebook發文批評香港政府盲目跟隨內地做法,依賴“政治正確的金剛罩”而非科學來指導抗疫。

在已廢棄的一條香港機場跑道上為新冠患者建設的隔離設施。

一些香港醫護人員對內地的幫助表示歡迎。
當地一家公立醫院41歲的支援小組主管莊偉麟(音)說,他和他的同事已經被疫情推到了極限。由於人員和空間不足,醫院被迫將遺體留在病房,旁邊還有其他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
“在一個晚上,我和另一位同事一起搬運了80多具遺體。整個醫院都需要內地的支持,”莊偉麟說。然而,他承認,他的觀點並未得到同事的廣泛認同。

長期以來,當地醫生一直抵制引進內地醫務人員在香港執業,稱他們缺乏對當地情況的了解而且英語不流利,英語是香港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政府上個月動用緊急權力,允許內地醫生和護士在香港執業。香港的醫療許可製度與內地不同。
關於內地醫生執業資格的公開辯論在一次簡報會上出現了不利的轉折。香港一家新聞媒體的記者詢問官員,如果發生意外,公眾如何對內地醫生提出投訴。

官媒譴責了這名記者。親北京的活動人士發起了網上請願,指責該記者散佈針對內地醫務人員的仇恨言論,並可能違反了國家安全法。該記者的雇主Now新聞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下作出道歉。
48歲的公司文員梅維斯·馮(音)說,她認為記者缺乏尊重。“她是在暗示內地醫生肯定會犯錯,”梅維斯·馮說(她與凱茜·馮沒有親屬關係)。她說,她和其他中央政府支持者付費在市中心的商業廣告牌上表達對醫務人員的支持。
內地醫務人員的部署凸顯了根深蒂固的文化分歧,以及許多內地人感覺他們在香港受到歧視。在微博上廣泛分享的一篇帖子指出,被派往香港的內地護士被要求為病人餵飯和換紙尿片。內地觀察人士認為這是有辱人格的,因為這些通常是技術水平較低的工種負責的工作。
但在香港,這些是護士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凱茜·馮曾在香港做過護士,她的姐姐是內地的護士。她說,她相信大部分爭議源於人們對香港和內地醫療工作的差異缺乏了解。
“如果你不了解這裡的政策,你怎麼能只用一隻眼來判斷,”她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香港的教授田飛龍說,香港對內地的新冠疫情控制方式的抵制是癡迷於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和對政治改革感到不安的結果。他在香港報紙《明報》最近的一篇專欄中寫道:“香港社會存在對近年制度變革的不適應和內心抵觸,存在對國家權威和製度的不認同。”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客席教授林和立說,2019年抗議運動之後的政治鎮壓也加劇了緊張局勢。
“人們只是不希望他們的生活受制於北京,”他說。“但嚴格控製香港人的言論讓情況變得更糟。”

       【轉載自紐約時報中文網】2022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