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猴新聞網

AKAU NEWS

中國真的想要取代美國嗎

中國真的想要取代美國嗎

華盛頓有一種日趨強硬的觀點,即中國試圖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並按照它沒有自由的形象重塑國際體系。
通過加強軍事力量、與復仇主義的俄羅斯合作、竭力推行對爭議領土的主張,加上它自己的一些言論,中國毫無疑問加劇了這些擔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誓言要挫敗他所認為的以美國為首的「圍堵、打壓」中國的努力,並表示「資本主義最終消亡、社會主義最終勝利」。

但這種意識型態宣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出於不安全感——大多數共產主義國家已經垮台,中國領導層擔心自己是下一個——而且這種意識型態宣言更多是為了灌輸國內對黨的信心和忠誠,而不是反映實際政策或固定的信念。

中國的意識型態本身是具有可塑性的,並非一個決定政策的僵硬牢籠,在幾十年來的巨大變革中,它不斷地被調整以證明維持一黨統治的正當性。例如,在毛澤東時代,資本家被當作「反革命分子」而受到迫害。但在江澤民時代,中國共產黨在2001年接受民營企業家入黨,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核心信仰。今天的中國經濟更像資本主義而非馬克思主義,並且高度依賴世界市場。

用共產黨的宣傳中摘出來的措辭評估中國,會忽略言辭與現實之間經常存在的差距。例如,在2018年,中國打壓馬克思主義學生團體和勞工組織者,可能是因為這些年輕的活動人士體現了「中共在實踐中早已放棄的馬克思主義原則」(正如勞工學者、社會學家伊萊·弗里德曼所指出的那樣)。同樣,北京多年來一直強調國家主權的神聖不可侵犯和不干涉他國內政,卻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供外交掩護。

中國一些重要的知識分子公開承認,中國的言行很難自圓其說。「自己說話自己都不信,」以務實觀點著稱的中國經濟學家姚洋說道,「我們不是要戰勝自由主義,我們只是想說我們這套東西可以跟你一樣好。」法學家、習近平政治哲學的辯護者強世功曾寫道,「『社會主義』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一個開放的、有待探索和界定的概念。」
中國的長期雄心難以確定,而且它們是可以改變的。但它能否——甚至是尋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主導力量,還遠未明朗。

習近平和中共顯然認為,美國試圖讓中國永遠處於從屬和弱勢地位,並認為在一個從北京看來有利於美國和發達民主國家的國際體系中,美國反對中國所做的或倡導的任何事情。

但至少,中國似乎更傾向於從某些方面修改其賴以蓬勃發展的體系,使其對專制制度更安全,而不是取代它。

習近平經常將這種努力體現在他的政治口號中,例如「中國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但在中國,人們還在繼續爭論關於這些願景的真正含義,以及中國在尋求全球領導地位時應承擔的成本和風險。例如,學者葉敏的研究表明,中國在海外的慷慨受制於滿足其在國內自身持續發展需求的迫切性。中國擴大影響力的其他關鍵戰略也是如此:人民幣國際化和削弱美元主導地位的努力,受到了它對人民幣幣值的嚴格控制以及其他資本管制的限制。這些政策有助於穩定經濟並防止資本外逃,但它們也限制了人民幣的全球吸引力。

美國的擔憂往往集中在對中國可能攻擊台灣的合理恐懼上。但是,儘管中國具有威脅性的軍事演習意在阻止這個自治島嶼更接近正式獨立,但許多專家認為,北京仍然更願意通過非戰爭措施來實現其「和平統一」的長期目標。中國可能會在戰爭中失敗,並面臨國際制裁和供應鏈中斷。這些將在經濟和政治上造成毀滅性打擊,危及習近平政權安全、國內穩定和民族復興的首要目標。

 人們越來越懷疑,面對經濟逆風和人口萎縮,中國能否實現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目標,更不用說全球領導地位的其他衡量指標了。在中國,人們普遍認為,它在軍事、經濟和技術上仍然弱於美國,進一步的現代化取決於在穩定的經濟秩序下繼續獲得國際技術、資本和市場。中國有影響力的學者黃仁偉指出,「美國要遏制中國不可能,中國要超速美國也不可能。」

中國關於全球治理改革的言論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引起了共鳴,它們也認為國際機構對它們不利。但幾乎沒有理由相信中共利己的民族主義意識型態會征服全世界,尤其是習近平的威權方式、針對外國企業和貿易夥伴的脅迫策略,以及越來越偏執的政策助長不信任的情況下。在部分發展中國家,中國往往更受歡迎。但這更多地歸功於經濟而非理念,它的海外投資經常因缺乏透明度、使窮國背負債務以及環境和其他問題而受到批評。

美國必須繼續阻止和防範中國更具威脅性的行為,包括增強台灣抵制脅迫的能力。但華盛頓應該抵制完全被恐懼所引導,因為這會威脅到美國的科技領導地位所需要的開放性和活力。政策制定者應將威懾性威脅與尋求跟中國建立建設性關係的更強有力努力結合起來,同時保護包容性國際秩序的核心價值觀和利益,並呼籲北京為其意圖提供更可信的保證。

毫無疑問,無論中國如何發展,都對美國構成了巨大而複雜的政策挑戰。但是,誇大對「生存鬥爭」的恐懼會增加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使得應對氣候變化等共同挑戰的努力受到擠占,並形成一種「要麼支持我們,要麼反對我們」的框架,這有可能疏遠美國與盟友跟世界大部分國家的關係。

更糟糕的是,條件反射般地採取策略來戰勝或挫敗中國只會讓北京的強硬派更加確信,美國的敵意是執拗的,而唯一的回應只能是削弱美國。
如果繼續走這條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最終可能會把對方變成它們所擔心的敵人。

                    【轉載自BBC英國廣播電台】202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