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新冷戰
俄烏戰爭屆滿周年,由於對戰雙方均未能達致各自的軍事目標,戰事仍持續膠著。
這場二戰後發生在歐洲最大的戰爭,已經徹底改變後冷戰的全球格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承認,現在的確有冷戰的氣氛。
談到冷戰,就令人想起當年美蘇對抗、兩大集團互不往來的情況。但現今的冷戰迥然不同,如美中之間雖然敵對,經濟上卻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不過俄烏戰爭確實開啟了新冷戰的模式,隨著戰局的連鎖效應,逐漸形成「美歐聯盟」對抗「中俄聯盟」的局面。
歐洲和中國大陸原本都堅持「戰略自主」,卻被美國和俄羅斯半逼半誘地倒向另一邊。歐洲依賴北約維持和平,而美國占了北約六成兵力,又高舉民主vs.獨裁大旗,迫使歐洲走向挺烏抗俄之路。
中國大陸的情況也近似。原本中俄因歷史與地緣因素,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關係,過去才會有「聯美制俄」出現。但自從美國把大陸視為戰略對手,不斷在貿易與科技領域與大陸脫鉤之後,加上大陸對俄軍事科技與能源的依賴,自然把鞏固中俄關係列為優先。北京更擔心普亭如被擊垮,美國就會集中全力對付中國大陸,因此聯合國幾次表決要求俄國撤軍時,大陸都投下棄權票。
現在美國警告大陸必須在國際體系與俄羅斯當中做出選擇,不能「腳踏兩隻船」;而大陸突圍之道就是積極拉攏歐洲。
俄烏戰爭一周年,大陸外交部日前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支持盡快恢復直接對話,以期最終達成全面停火,推其目的不是真想介入和談,而是爭取歐洲國家的好感。
然而中歐之間因新疆人權問題,衍生相互制裁的爭議,導致中歐投資協定至今無法生效。今年是中歐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二十周年,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走訪歐洲各國,希望打開僵局。如果最後雙方能夠同步解除制裁,或許就可以踏出恢復關係的一步。這一步很重要,就像王毅說的,中歐如果選擇對話合作,新的冷戰就打不起來。
除了積極推進與歐洲關係,北京也希望在兩岸關係上有所突破。最近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訪問大陸,獲得前所未有的高規格禮遇,包括政治局常委王滬寧,及北京、上海、江蘇、湖北、重慶、四川等省市一把手都出面接待,自然有其特殊用意。
與此相對的,則是「台美特殊管道對話」近日在華府近郊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登場。這場會議除創下台美斷交後,我國外交部長首次公開進入大華府區域外,雙方出席人員都是大陣仗,幾乎所有與兩岸有關的高階官員都參加了,美方並首度讓媒體拍攝到美台雙方官員進出畫面,這些當然也都有特殊用意。
一場俄烏戰爭改變了後冷戰的格局,在美國「民主vs.極權」的戰略下,台灣和許多國家一樣都面臨選邊站的難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說,台海危機並非中國大陸內政問題,而是整個國際社會都關切的議題。這雖是事實,但台灣如何在美中之間維持平衡,不僅關係到本身的安危,更是避免新冷戰加劇的樞紐。
【轉載自人間福報】 202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