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一選舉的教訓
|

此次九合一選舉,選民透過選票教訓執政的民進黨;對在野的國民黨,又給了什麼樣的啟示,是不是同樣的也是一種教訓?
民進黨犯的錯誤顯而易見,諸如執政傲慢、論文風暴、疫苗黑箱,乃至側翼惹厭與抹紅惹議,都是造成選民反感的原因,讓其苦嘗創黨以來最大敗績。但國民黨又做對了什麼?國民黨真的已經贏得選民認同嗎?
從縣市長席次來說,國民黨這次贏得十三席,如併計脫黨參選的苗栗及延後選舉的嘉義市,與四年前的十五席可算打平。相較於民進黨是從六席降為五席,又丟失執政的桃園市及本有機會的台北市,國民黨確屬難能可貴。
但如就整體得票來看,國民黨縣市長總得票數五百七十萬餘票,比四年前的六百一十萬票少了四十萬票,民進黨獲得四百七十四萬餘票,比四年前的四百八十九萬票,少了十五萬票,國民黨比民進黨還多掉了二十五萬票。
這一方面是投票率比四年前降低,許多人選擇不投票,兩黨都只有固守基本盤,也就是說選民對民進黨的失望,並沒有轉化為對國民黨的支持。在縣市地方議員當選席,民進黨反超出以往。
無論如何,在民進黨完全執政的優勢下,國民黨能從兩年前總統大選的慘敗,在此次九合一選舉重振旗鼓,顯示制衡和輪替已經成為台灣的民主常態。
西諺有云:「永遠不要浪費一次好的危機」(Never waste a good crisis) ,在民進黨正進行內部檢討之際,我們認為國民黨至少可以從這次選舉得到以下兩點啟示:
一是國民黨應徹底拋棄黨產包袱。民進黨二次執政後追殺黨產,讓國民黨飽嘗缺錢無糧之苦。但黨產其實是負債而非資產,四年前的九合一選舉結果已經證明,少了黨產反而讓國民黨更能貼近民意。
這次國民黨在無「韓流」助益下,仍能打出不錯成績,印證「錢去人來」的道理,勝選關鍵在民心而非黨產。我們建議國民黨,從此拋棄黨產包袱,該還的資產不要再猶豫,也不要再打黨產官司了,就讓黨產徹底歸零吧。
一是大陸政策再出發。九合一選舉屬地方層級,民進黨卻再度施展「抗中保台」招數,終究被選民看破手腳。國民黨以「票投民進黨、台灣變戰場」,成功破解民進黨的抹紅伎倆,反映多數選民既想維持現有的民主自由制度,又希望避免戰爭過和平生活,這無疑給了國民黨大陸政策再出發的機會。
過去國民黨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做為「親美合中」路線的訴求基礎。但自三年前大陸倡議「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接著美國又對中國採取激烈對抗,使得國民黨這一路線備受考驗,黨內也出現分歧。如今美中關係趨於和緩,台灣選民更以選票表達追求和平的期望,國民黨如何回應,將影響甚至決定二○二四年能否贏回執政的關鍵。
在兩岸關係的主要原則上,國民黨原本的主張近些年殊少退縮,但經過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衝擊,台灣社會對模糊國家主權的「九二共識」接受度,已經降到低點;國民黨有必要提出新的兩岸論述,才能夯實追求和平的訴求基礎,進而得到選民認同。切盼國民黨勿以此次選舉結果而沾沾自喜,種下因爭功諉過而再敗的因子。
【轉載自人間福報】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