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抑和的決擇

中共二十大之後,儘管大陸仍以和統為目標,但已經完成武統的準備,兩岸關係將會走向戰爭還是和平,令人憂心。大陸智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日前舉辦了一場二十大後的對台政策座談會,與會學者最憂心的是,台灣與美國追求「維持永久和平分裂」或「維持事實台獨」;有學者指出,未來五年兩岸不是決戰階段,但是無論兩岸關係如何複雜,國際情勢如何惡劣,兩岸和平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其實兩岸的和戰之路,最關鍵的還是在台灣如何決定自己的命運。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與上海中亞研究所、上海台灣研究所一向關心台海問題,也曾經提出許多研究報告,他們對台灣的態度秉持著汪道涵先生以來的精神,一向溫和漸進。這次的座談會背景除了是在二十大之後,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兩岸的情勢在美國的操弄下已經愈來愈不可逆。儘管情勢十分惡劣,但是他們仍願意為兩岸的和平提出善意的呼籲。
二十大報告對於兩岸關係的部分敘述不多,但基調轉為強硬,「反分裂、反干涉」仍然是主旋律,反分裂指的是台獨勢力,反干涉指的是美日等外部勢力的介入。
這兩項因素是導致兩岸無法和平統一的阻礙,也因此二十大仍然不承諾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如報告所說「保留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當然,這些選項有很多,軍事行動只是其中之一。
大陸比較關切的是,蔡英文執政之後,台灣的兩岸政策走向已經和美國一致,美國為了阻撓中國的崛起,除了掀起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之外,更是不斷打「台灣牌」,除了掏空「一中政策」,還透過各種「台灣法案」的立法,強化台美合作以刺激大陸,最近更是逼迫台積電部分製程遷移美國設廠,以免台海戰爭影響到美國的科技供應鏈。大陸學界認為,這種「準官方、準同盟」的關係明顯提升,目的就是在製造「永久的和平分裂」與「事實台獨」,這當然是大陸方面無法認同的。
大陸方面最期待的是政黨輪替,認為國民黨執政後兩岸情況會好轉,至少不比現在差。但觀諸目前國民黨中央的兩岸態度以及九合一選戰主軸,似乎也沒有回歸兩岸統一的主張,頂多只是「親美和中」。其中的關鍵在於兩岸經過民進黨多年來的刻意操作,只要稍稍主張兩岸統一就被視為賣台,年輕人已被教育認為台灣和大陸就是不同的政體。而大陸本身的作為也是因素之一,對台軍演被視為不友善的舉動,大陸政治體制的不民主更是長期以來台灣人不願意接受統一的原因。
誠如大陸學者所觀察的,未來五年不是決戰階段,而是過渡、轉進、加速階段。兩岸問題必須靠時間來解決,揠苗助長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戰爭收場。和平的道路必須靠政治人物的智慧,順勢而為,而不是刻意操弄。兩岸關係就是要透過民間的交流互動,互相影響,最後慢慢調和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模式。是一種由下而上的過程。
這一段期間兩岸的兵凶戰危完全是受政治人物操弄的影響,關鍵因素在台灣,蔡政府順應美國的抗中戰略,未顧及台灣人民的安全。戰爭可以一觸即發,和平需要時間慢慢融合。要戰爭還是要和平,取決於台灣,台灣人民必須想清楚。
【轉載自人間福報】 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