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選舉可以休矣

台灣近年每逢選舉,各政黨多積極動員民眾的升高仇恨值:或動員政黨間的仇恨值,或動員族群間的仇恨值,或動員社會階層間的仇恨值,或動員歷史事件的仇恨情緒,甚至調動民眾對於中國大陸、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仇恨。每到選舉,原本祥和、包容、理性的台灣社會,就會被政客的仇恨動員所撕裂。彷彿仇恨動員就是選舉致勝的萬靈丹,政客們因此怠於提政策、談願景,而勇於負面攻擊、無端抹黑。
政治人物也往往成為特定族群的仇恨標靶。某幾個政黨之興起,與仇恨某位總統的情緒,不能說沒有關係。紅衫軍運動,源自於對另位總統貪腐現象的仇恨。太陽花學運,肇因於不滿某位總統的大陸政策。韓國瑜旋風,乃是民眾對某政黨若干政治人物的仇恨所致。近年來,韓國瑜、王浩宇、陳柏惟等人遭受罷免,以及眾多罷免案的提出,都是仇恨動員及負面選舉的顯例。
由於仇恨動員及負面選舉看來似乎頗有成效,某些政黨也經常苦心經營網軍、側翼、粉絲,透過或者謾罵、或者造謠、或者發梗圖等,總之是無所不用其極,以期醜化、汙名化政治對手。古代所謂寧為鷹犬、寧為爪牙、寧為打手的現象,竟於當今的民主社會還魂,產生了「民主鷹犬」的怪現象,令人頗有時空錯置之感。
「民主鷹犬」充斥的現象也就罷了,自詡為「第四權」的媒體,本應恪守新聞倫理,堅持客觀中立,現在也經常與政商首腦形成扈從關係,淪為只知表忠心、不知謀正義的宣傳機構。許多媒體對於其所捍衛的對象,極盡美化、包裝之能事,而對於銜命攻擊的對象,則極盡醜化、扭曲之報導。民眾長期受到媒體仇恨動員的影響,也造成台灣選舉文化的不健康發展。
民主的意義在於民眾能夠透過手中的選票,表達對於特定政黨、政治人物的支持或反對。無論是支持或者反對,都是選民理性思考之後的抉擇。至於仇恨則與反對不同,仇恨是非經理性思惟的負面情緒積累,它有可能導致盲從、暴力、衝突,對於一國的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大有損害。歷史上凡以仇恨動員為訴求的事件,均帶來極為惡劣的後果,如義和團事件、德國納粹崛起、文化大革命等,均為顯例。
台灣目前的仇恨動員及負面選舉,如果放任其無限制的發展,對於台灣的民主化前景,乃是非常不利的。長此以往,情緒將超越理性、仇恨將取代善意、撕裂將取代團結、暴力將勝過和諧。因此仇恨動員及負面選舉應令其壽終正寢。
期望政治人物自廢武功、自我改善當然是不切實際的,唯一可行的辦法乃是民眾的覺醒,亦即籲請民眾用手中的選票,教訓任何一個以仇恨動員及負面選舉為能事的政黨或候選人。唯有如此,台灣的民主才能走向關愛、包容、理性、溫和、建設性的正軌。
所幸目前各種民調的結果顯示,今年年底的選舉已經露出回歸理性的一道曙光。凡是過度策動網軍、媒體,遂行抹黑、攻擊之能事的候選人,目前民調支持度大多處於落後的情況。可見公道、理性、包容自在人心。將台灣仇恨動員及負面選舉送進焚化爐,乃是今年選舉的全民使命。
【轉載自人間福報】2022.11.03
王惠美親人被控散佈抹黑民進黨影片 地檢署介入偵辦
彰化縣多個LINE群組,近日瘋傳一段影片,影片內容以剪接方式極力醜化民進黨,手段低劣,卻未署名,引發彰化地檢署重視,該署昨晚主動發佈新聞表示,已經嚴查速辦,呼籲民眾勿轉傳。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11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