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黨不盲不私不賣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赴聯合國大會演說,聲明會用和平方法解決衝突;為追求及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將遵循有助於避免衝突的一中政策,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拜登是首位在聯大演說時談台海和平問題的美國總統;台灣媒體多顯著報導,並撰文分析、申論美方政策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拜登到聯大演說前晚,中華民國前副總統呂秀蓮,在台北市東區最熱鬧的商圈舉辦「愛和平、保台灣」遊行,宣傳避戰;桃園市長候選人鄭寶清、民眾黨立委蔡壁如都到場同行。呂副手持麥克風,站在宣傳車上說:「要向全世界傳達台灣民眾心聲是要和平,不要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相對於遠在紐約的拜登演說,台灣廣電、印刷等媒體對近在台北的呂副遊行,明顯報導得少。她在街頭演說時,沒有成排記者錄影收音,只有一家被關閉頻道而轉戰網路的電視台記者,隨行轉播現場群眾與路人互動實況。
呂秀蓮今年五月在網路節目中曾說,卸任後於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期間,一些電視台每月會固定訪問她,收視率高,很多觀眾反映喜歡聽她的見解。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她上電視的反饋依舊很好,可是製作人卻告訴她:「很抱歉,已接到指令,以後不方便請妳來了。」
呂秀蓮擔任過行政院公職,當選過縣長、副總統、民進黨代理主席,曾經歷戒嚴時期媒體寡占的言論環境。她沒想到解嚴三十五年後,仍存在媒體封鎖、打壓這等事;她說近六年來出現了類威權統治,當權者把內部制衡與反對力量,一律視為安全威脅加以打擊;目的只為鞏固政權,保護到手的政治利益,卻流失台灣民主。
媒體監督是民主政治必備元素。中國著名報人張季鸞九十年前即為所服務報社訂出四不方針:不黨,純以公民立場發表意見,等視各黨。不賣,言論獨立,不以言論當交易,不接受帶有政治性質之金錢補助。不私,報紙無私圖私用,惟願為公眾喉舌。不盲,謂不盲從、不盲信、不盲動、不盲爭。
九十年後,台灣媒體市場曾有港資周刊,於選舉季設計揭弊專題,再持負面報導向當事參選人行銷版面自清;美其名為編業平衡,實則背棄不賣原則,已形同強賣。降至今年地方選舉,在野黨候選人仍苦於負面報導的糾纏,指控特定媒體配合執政黨當打手,從政府標案獲利,還想交換電視節目移頻至收視熱區。對比當年張季鸞不賣不私,願為公眾喉舌等主張,台式民主已在倒退。
數位傳播時代新創出網工行業,唯黨意、上意是從,以執行宣傳、醜詆對手、製造偏頗輿論為務。期許網工本公民立場,守不黨、不盲戒律,太不現實。時局既已如此墮落,瓦釜雷鳴中就更需要專業新聞人發揚新聞道德,堅定自律,行不盲從、不盲爭、等視各黨、盡責守望、查證事實、平衡報導之本分,與黨政網工明確劃清界線。
拜登因美中戰略競爭,支助台灣升級武備,撥的是美國算盤。呂秀蓮不忍台灣當美國急先鋒而引戰禍台,主張避戰,是為台灣生民謀。呂副力疾上街為和平找方法,雖未得等同拜登的在台聲量,但她不氣餒,將擇涼爽天氣再發起白晝遊行。台灣想必還有不黨不盲的新聞人與不私不賣的媒體,守望著愛民義行。
【轉載自人間福報】2022.09.27
美國務院:一中政策沒有改變 不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26日表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美國不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美國追求的是維持1979年以來奠基台海和平穩定的現狀,可惜中方不這麼想,反而在台海採取更多脅迫和恫嚇行動。
https://udn.com/news/story/6813/6642569?from=udn_ch2_menu_v2_main_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