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九月風暴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刺激中國大陸大動作反制,從軍事、外交、經濟等全方位對台灣實施制裁,範圍之廣、力道之強,為一九八○年代末兩岸恢復往來所僅見。尤其連續三天在台灣周邊六個區域展開軍事演習,更引起全球關切。
美方一開始的反應相對平靜,指中方的反應令人擔憂,但都在預期之中。不過隨著解放軍演習動作加大,白宮國安會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改口批評中方種種舉動,包含戰機在多處飛越兩岸中線,船艦在逼近台灣的地方航行,及朝台灣發射飛彈等,造成區域緊張升溫。指責北京試圖創造台海「新的現狀」,強調美國和全世界都不會接受;美方將持續部署雷根號航母來監控局勢,並預告美軍將穿越台灣海峽。
在此同時,北京又宣布制裁裴洛西及其直系親屬,同時取消或暫停包括中美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在內的八項合作。
大陸學者認為,此舉將使中美兩軍在台海或其他敏感海域的摩擦風險上升。
其中對裴洛西的制裁影響尤其不能低估,大陸雖未說明制裁措施的具體內容,但這次裴洛西訪台,參議院罕見地出現二十六名共和黨參議員發表連署聲明,表達力挺之意,顯示這次訪問已是美國兩黨各派共識。在這種氛圍下,大陸對裴洛西的制裁,必然引起美國國會的強烈反彈。拜登政府原本為緩和美中緊張而「暫緩」審議的《二○二二台灣政策法案》,在九月國會復會後極可能捲土重來,情況如同過去大陸制裁歐盟議員,導致中歐投資協定停擺一樣。
一旦《台灣政策法案》獲得通過,對美中台關係的衝擊更大。因為《台灣政策法案》觸及多處北京明示的「紅線」,包括要求撤銷禁止台灣官員展示台灣主權象徵的指引,使中華民國國旗可以在美國官方場合隨處出現。還建議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名為「台灣代表處」。
在軍事方面,法案提出向台灣提供的武器從防禦式擴大到「有助於威懾中國解放軍侵略行為」的武器,並在未來四年內,向台灣提供四十五億美元安全援助,當中包括裝備、訓練、加速台灣國防能力現代化等目標。
法案又要求國防部長與台灣建立高層軍事合作機制,以聯合演習的形式,提升台灣的軍事教育及訓練水平。同時修改《對外援助法》,授權將國防裝備轉移到台灣,及將年度戰爭儲備從二億增加到五億美元,以支持台灣。尤其重要的是,法案提出將台灣正式列入「主要非北約盟友」。
由於十月中共二十大就要舉行,十一月美國又有期中選舉,如果《台灣政策法案》九月完成立法,行政部門將很難藉故拖延不予施行,屆時勢必成為一場美中的大風暴。
解鈴之道,一是大陸對裴洛西的制裁如果不能取消,最好是點到為止,不公布具體內容也不實施;二是台灣駐美代表處暫緩推動該案立法,讓美中台三方獲得喘息機會,避免危機擴大。
【轉載自人間福報社論】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