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防長要求軍方2027年達到「高戰備」 以嚇阻來避免戰爭發生
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在上任一周年之際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各國都已認知應對中國挑戰,要以集體力量產生嚇阻(威懾),並讓中國無法排除一旦對台動武,各國介入的可能性,因此中國對台行動不斷遞延。他認為台灣和「第一島鏈」國家安全交流合作「有其必要」。
弗林
時任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於2021年3月在國會出席聽證會時警告稱,中國正加速實施取代美國及其在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中所發揮的領導作用。戴維森說:「在這之前,台灣顯然是他們的野心之一。我認為這種威脅將在這10年,實際上是在未來6年(2027年)」。
此後,多位美國軍政界人士,不約而同提及所謂“戴維森窗口”,即中方欲在2027年做好攻台準備,並提及美國與台灣應對此一情況也做準備。顧立雄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大家都喜歡提到2027年,但他對國軍官兵以及對各聯參的要求,就是希望大家要有“急迫感”,通過戰備訓練和裝備籌獲等方式,在2027年要達到“高戰備”。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日前指出,要讓中國侵台的代價高於價值,才能產生嚇阻;建構嚇阻先從台灣自衛能力開始,台灣越難被攻下,越能爭取更多時間。
顧立雄稱,如同魯比歐所述,要讓中國知道“侵犯台灣的成本要高於利益”,審視俄烏戰爭已經進行3年,這帶給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教訓是好或是不好,若攻台戰爭需耗時3年,將面臨世界經濟制裁、資本外逃、市場信心崩潰等情況,中國現在做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否能禁得起這場戰爭。
因此,顧立雄在採訪中強調,要讓中國理解“每天醒來都不會覺得是(犯台)好日子”,使行動時間不斷往後延,這也是國軍“備戰才能避戰”的意義。
顧立雄還提到,川普總統提到美國要“再工業化”,在經濟的議題上是以美國優先,但川普、魯比歐、美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在安全的議題都提到是印太優先,美國認為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力避免台海乃至於興太地區有事至於興太地區有事。
就透過何種方法阻止戰爭發生,顧立雄指出,就是“嚇阻”,所以美國不斷地進行前進部署,也包含在菲律賓的基地前進部署,美國也要求日本進行前進部署,日本也在南西諸島(琉球群島)前進部署,涵蓋了日本的宮古海峽與菲律賓的巴士海峽、菲北部的巴林塘海峽,使中方無法排除在外,使中方無法進入美國的可能性。
此外,顧立雄在《紐約時報》週四刊登的專訪中表示,台方對美國維持在亞洲的強大軍事存在、威懾中國侵犯台灣企圖的能力抱有信心,但同時也認識到加強自身防禦的緊迫性。顧立雄在訪談中說:「美國也是這樣的想法,也就是維持印太的安全,特別是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以嚇阻的手段來避免戰爭的發生,這是我們共同的利益」。
顧立雄續指,「川普政府當然強調美國優先,但是我們是認為在安全的議題上面,他同時也強調印太優先」。
【轉載自法國廣播電台】 23/0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