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猴新聞網

AKAU NEWS

霸凌指控頻傳 校長職責陷入困境  


霸凌指控頻傳 校長職責陷入困境            怪老

近期,銓敘部提出《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將公務人員若涉及職場霸凌、性騷擾、性侵害、酒駕、毒駕致死或重傷等重大違失行為,且有具體事證者,納入「一次記兩大過,專案考績免職」的規範。過去,教育部已剝奪校長的實質考核權,如今,校長不僅難以展現職位權威,甚至連處理不適任教師時也得小心翼翼,以免因督導管理而遭受指控。

校長管理權限受限,處境艱難

以屏東縣某校為例,該校曾有教師指控校長霸凌,但當時的科長卻認為「看起來是教師霸凌校長」。然而,教師仍向督學陳情,督學卻未讓校長閱覽陳情書,而是要求校長憑想像回應。最終,不論是因為校長的回答不符期待,還是調查未盡周詳,該校長竟因此未獲遴選。

什麼是「網路霸凌」 來源自 臺北市福星國民小學

近年來,縣政府主導的學校管理制度下,許多秉持正派經營理念的校長,最終卻因教師指控「霸凌」而遭到撤換,令人不解。教育處應當回歸教育專業,秉持公正立場查明事實,而非僅憑單方說詞,便認定校長對教師構成霸凌。在2月底於農科舉辦的校長行政會議上,縣長曾承諾要成為校長的後盾。然而,如今卻接連有認真的校長遭到指控,讓人不禁質疑,校長的管理權威究竟還剩多少?

校長遭指控,震驚教育界

近期,屏北某校長被控霸凌,並且指控成立,此事震驚教育界。該校長在學界並無不良風評,家長對其評價甚高,認為他既具親和力又富專業能力,甚至曾擔任輔導委員,推動學生晨間刷牙活動,展現對學生健康的高度重視。如此敬業的校長,竟然會被指控霸凌,實在令人費解。

過去,屏北地區從未傳出校長霸凌教師的傳聞,為何如今突然出現此類案件?究竟是哪個環節不慎觸犯了「霸凌」的界線?這些問題都應透過法律程序來求證。

為避免校長因管理工作而遭指控,筆者提供幾點「防範之道」:

校長自保之道:避免誤踩霸凌紅線

1. 放低姿態,注意言行與態度
校長應避免強行改變教師,就如同教師無法強迫學生改變一般。與下屬溝通時,切勿採取貶抑語氣,以免對方產生心理不適,進而反噬自己。台灣法律對於霸凌的定義相當嚴格,教師若援引相關法條,極可能將「嚴格要求」與「霸凌」畫上等號。

2. 民主決策,避免一言堂
校長雖負責校務,但許多決策仍需經過委員會討論,除非決議違反規範,否則應適度放手讓教師參與決策,避免獨斷行事,進而引發爭議。

3. 增進法律知識,提升防範意識
霸凌問題並非僅發生於師生間,也可能存在於校長與教師、甚至校長與教育處官員之間。未來,新任教育處長應帶領科員及校長進行霸凌防範相關在職訓練,若缺乏適當講師,不妨考慮邀請退休校長或筆者「怪老」協助培訓。

4. 爭取應有權力,確保管理正當性
校長負責學校的行政運作,卻未必擁有相對應的管理權力。例如,若校長發現教師不適任,卻不敢指正,反而還可能因「拒絕簽章」而被視為霸凌,這樣的管理環境令人擔憂。若校長不能正當行使權力,學校該如何有效運作?

未來隱憂:校長恐掀「退休潮」

此類霸凌案件頻傳,是否會導致校長大舉退休,甚至無人敢報考校長?若未來學校找不到正式校長,是否會改由教師自選代理校長?回顧過去,教師工會的力量逐步壯大,教師的權利保障日益提升,但在此過程中,是否也讓學校管理者的權威受到過度限縮?如今,連指正學生的話語都可能觸犯法條,校長的管理空間更是岌岌可危。

霸凌的界定應當明確,否則,學校管理權威將進一步瓦解,最終受害的仍是學生。霸凌案件層出不窮,校長們面對這樣的困境,真的只能「挫咧等」嗎?

屏東縣目前已有6起校長被指控霸凌教師的案例,甚至連校護都被牽涉其中,若再將教育處官員對校長的言語霸凌納入討論,更是不勝枚舉。校園「霸凌」問題已成燙手山芋,如何建立真正的友善校園?唯有所有教育工作者秉持「以學生為本」的初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消弭無謂的紛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