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關稅考題 賴政府與台積電如何應試
關國家噩夢連連。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重鎮的台灣,自然惴惴不安。展望川 普第二任期的美台關係,確實有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半導體重回美國製造政策下對台積電的態度;另一個是一旦美中貿易、科技、戰略資源等全面對抗正式上場,台灣會被拿來當交易籌碼、還是繼續作為抗中的堅定盟友。
夏榕
綜合台灣媒體報道,台灣政府對「川 普新政」做出正面響應,首先是府、院相關方面都表示要增加對美投資與採購,接着總統賴清德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向美方提出多個具體政策,包括提高國防預算至GDP的3%以上;強化雙方在AI、先進半導體等技術開發、製造合作;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等。賴清德總統強調互惠精神,達成台美雙贏。
從這些政策來看,國防預算達GDP3%是最具體的做法,AI、先進半導體等技術開發、製造合作都還只是單方面提議,至於「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到底具體內涵是什麼?怎麼操作?尚待觀察。不過,據悉賴政府現已對台積電2奈米先進製程赴美投資的禁令鬆口,國發基金也宣布協助半導體供應鏈赴美投資,這些都是對美國總統的積極表示。
石破茂手段似比賴清德對策有效
日本首相石破茂2月7日訪美時,宣布對美投資額將擴大至一兆美元,雖然這個空前規模也可能流於畫大餅,但他也很具體提出符合川 普脾胃的方案:共同開發並進口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他又和川 普達成協議,讓被拜登叫停的日本制鐵收購美國鋼鐵翻案,由「收購」轉為「投資」打破僵局。
依政治專欄作家顧爾德之見,石破茂安撫川 普的手段、還有他手頭上握有的籌碼看起來比賴清德高出一籌。未來台美能否談出什麼經貿合作具體方案,將成為賴清德執政團隊的大考驗,好比促轉民間廠商赴美投資。日本經驗應是值得借鏡學習的。
有關國防預算增加到GDP的3%,篤定會是川 普政府對台灣提出的要求──川 普也要求日本國防預算要達3%,甚至要求北約國家達5%。台灣現在國防預算約佔GDP的2.45%,從2.45%到3%看起來只有增加0.55%,但換成實際金額可能高達3000億台幣。據軍事研究專家、國防院副研究員揭仲指出,就算政府大幅舉債,要靠編列高額特別預算以讓總體國防支出明年達到3%難度很高。除揭仲指出的困難外,還有藍白陣營等着再砍預算。
目前,川 普政府對台灣發出的訊息正反都有,整體而言有些混亂。正面的訊息包括:2月14日白宮公告過去一周「政績」時,稱讚「台灣在川 普關稅措施下承諾擴大對美投資」,這代表台灣方面的善意表達至少有傳達到白宮幕僚耳朵。而更讓許多台灣人「振奮」的是,2月13日美國國務院網站對美台關係的說明中,刪除「不支持台獨」。當美國務院被問到這項改動時,表示這只是例行更新。台灣外交部則表歡迎,稱此舉反映出「台美之間緊密友好的夥伴關係」,並感謝川 普政府對台海和平穩定、台美經貿科技夥伴關係以及台灣國際空間的承諾。
“救與不救”英特爾 台積電陷兩難
與台灣經濟命脈息息相關的半導體產業,川 普近日又再點名台灣搶走美國芯片生意,揚言修改《芯片法案》補助條件。過去幾天盛傳川 普施壓要台積電救英特爾(Intel),也有各種台積電馳援方案出現在國際媒體上,包括接手運營英特爾芯片廠、技術股入股英特爾並負責經營芯片廠、只入股英特爾兩成等等,但都未獲當事人證實。路透社也引述白宮人士的話稱,川 普不會同意讓外國公司經管美國的芯片廠。迄今外界看到的台積電破天荒在美國召開的董事會,只通過資本預算逾171億美金,但未講明對美投資計畫。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花旗集團分析師Laura Chen的報告指出,雖然英特爾和台積電看似做同樣業務,但兩者運作方式卻迥異。英特爾長期專註於造制自己設計的芯片,台積電則是代工,「英特爾工藝生態系、設計方法和製造系統與台積電有着根本的不同。」這些差異性將對英特爾潛在客戶帶來嚴重障礙。台積電過去一直對入主英特爾興趣缺缺,原因之一就在於兩者體質截然不同。
摩根大通也指出,台積電若非得走上這條路,還需要獲得多個利益相關方的重大讓步與協議,包括政府、股東和客戶。
事實上,台積電管理層多次聲明,基於晶圓廠布局、成本結構和組織文化的巨大差異,收購或運營外部晶圓廠並非公司的優先戰略。因此,摩根大通認為台積電收購或運營英特爾晶圓廠的可能性極低,除非美國政府提供強有力的財政補貼,並且對台積電的角色作出明確承諾。
針對部分媒體報道稱,為應對川 普的關稅威脅,台積電可能向英特爾分享N3和N2製程技術,甚至派遣工程師支持英特爾。摩根大通認為,這種方案過於理想化,幾乎不可能發生。原因在於台積電高度重視知識產權(IP)保護,極不可能主動向英特爾開放其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可以預見,台積電將堅決反對任何類似的要求。
話雖如此,周二,川 普又在他的海湖莊園向媒體表示,除汽車外也將對進口藥品、半導體加征25%及更高的關稅,且稅率在一年內會大幅調升。他並未明確表示將在何時宣布這些關稅措施,僅稱在發布新的關稅政策前,希望給企業“少許機會”在美國設立工廠。他還說,有幾家大型全球企業將在未來幾周內宣布對美國的新投資計畫。然未提供進一步的詳情。
台積電有多少底氣,接下來能否挺過川 普的關稅大棒,我們拭目以待!
英特爾經營困境被操作為國安問題
倘若我們回顧英特爾議題如何成為白宮關注焦點,有評論認為,或要歸功於英特爾前執行長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因他把英特爾的經營困境操弄成美國國安問題、炒作民族主義向美國政府要求補助。如今,英特爾的存亡彷佛變成了美國尖端科技產業是否屹立不搖、繼續領先全球的指標。
然而救英特爾是否就等於救美國的半導體製造業(注意非芯片設計)?據一位熟悉此議題的涉外高層指出,其實川 普並不確知自己真正要什麼,「他只是不要先進芯片絕大多數在台灣生產」。台灣政府也已承諾加大對美投資、也對先進製程赴美生產放行,如果能藉由強又有力的論述、提出符合川 普期待的方案,加上低調合宜的公關操作,是有可能讓川 普接受對台積電較有利的解決方案──包括在美國投資方式以及芯片課稅問題。這就像石破茂破解了美國鋼鐵案的難題。
說句玩笑話,川 普就職一個月以來,他和他倚重的馬斯克,就像猛衝流量的網紅,屢屢語不驚人死不休,讓敵人與盟友都疲於因應。但他本質上畢竟是個商人,怎樣說之以利,並滿足他當家的虛榮感,日本首相石破茂已做了一次不錯的示範,台灣政商高層或可汲取經驗,找出良策。
值得參考的還有,據《紐約時報》14日所登「美台關係面臨不確定性,台灣如何應對川 普的好鬥與關稅」一文指出,川 普的第二個總統任期還沒過幾周,台灣已經在適應與主要支持者美國的關係變化,這種改變意味着雙方的關係不再以共同的民主理想為焦點,而且變得更加不確定和具有交易性。
此外,資深媒體人、政治網紅範琪斐20日亦在臉書發文表示,跟川 普談判除了要,1. 盤點自己的籌碼;2. 設定底線,目標清楚;3. 要有策略之外,還有一項挑戰,就是:如何在被羞辱時,保持尊嚴。
【轉載自法國廣播電台】 22/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