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上最大預算刪減引發國防隱憂:精打細算還是財政絞殺?
↑圖上說明:國民黨立法委員試圖闖入台灣立法院時,民進黨立委用椅子擋住入口。 (2024年12月20日)
莊志偉***臺北-
台灣立法院本週(1月21日)三讀通過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本次預算刪減及凍結金額創下新高,累計達新台幣2076億元(約合63.5億美元)。其中,備受關注的國防預算,包括潛艦、無人機等多項關鍵項目,遭到大幅凍結。分析家指出,雖然短期內這項凍結不會立即影響國防建設進程,但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削弱美國等友盟國家對台灣自我防衛決心的信心,進而影響未來對台支持力度。
行政院長批准「自殺式刪減」擬提複議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預算案通過後召開記者會,批評立法院此次預算刪減幅度過大,形容其為「自殺式刪減」。他表示,立法院對預算案的刪除“算法模糊、兜不攏”,此次刪減率高達6.6%,遠超過去三年平均刪減率1.1%,增幅高達6倍。卓榮泰強調,行政院將重新調整預算結構,並研議依憲法提出複議。
卓榮泰以沉重語氣強調:「面對這種無差別攻擊,我們無法作自殺式的刪減」。
由於民進黨在去年的立法委員選舉中未能取得半席位,出現「朝小野大」的局面。儘管此前卓榮泰一再呼籲立法院“理性審理預算”,但在國民黨和民眾黨強勢表決下,刪減比例仍超過同樣是朝小野大的前總統陳水扁時期,創歷史新高。
其中,台灣總統府業務費8億元遭凍結73%,監察院業務費更遭刪減96%,監察院秘書長李俊俋質疑,此舉嚴重危害該院行使職權、影響民眾權益,不排除提出憲法訴訟。
國防預算大幅凍結影響潛艦與無人機計劃
此次預算調整中,國防預算遭刪減新台幣84億元,並凍結高達900億元。尤其是備受國際關注的「潛艦國造-第3階段後續艦籌建」計劃,20億元預算被立院凍結50%,需待首艘自製潛艦「海鯤號」完成海試後,才可向立法院申請動支。
此外,由台灣中科院所規劃的「無人機園區」預算也被凍結50%。同樣遭凍結的還有業務費及軍機、船艦裝備零件購置與維保等項目,包括軍事裝備及設施(新台幣51億元)、設備及投資(13億元)以及國外差旅費、出國教育訓練費(2億元)。
在週二的記者會中,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質疑,出國預算刪減將衝擊台灣軍方派員出國接裝、受訓,造成國防隱憂;文宣費遭統刪60%也將使國防部政戰局無力面對中共日益嚴峻的假訊息和認知作戰。
海委會副主委兼海巡署長張忠龍也警告,海委會預算遭刪比例高於往年,對於海巡洋艦艇、裝備籌獲造成影響,但海巡署不僅打擊海上犯罪,也要應對中國灰色地帶襲擾,相關預算的刪除將影響其工作推行。
對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今年通過的2.9兆新台幣總預算足夠支應,並指責執政黨民進黨過度渲染預算刪減的影響。他強調,在野黨立委只是基於監督政府、避免浪費的立場,適度調整預算,並反批民進黨政府“說謊”、“情緒勒索”,試圖誤導民眾。
金融時報:凍結國防預算恐影響美台關係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台灣此次凍結國防預算,可能引發與美國新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摩擦。川普曾多次公開表示,台灣應為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付費”,並批評台灣對美方支持“回報不足”。
台灣賴清德政府今年國防預算草案雖達6,470億新台幣(約20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7.7%,但考慮到台灣經濟成長,軍費僅佔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45%,不僅低於去年的2.5%,也未達到美國官員和國防專家建議3%的目標。該報分析認為,若台灣未能展現足夠的國防投入,美方可能調整對台支持力道。
專家分析:預算調整影響深遠
在台北的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秘書長揭仲指出,立法院設定潛艦預算遭凍結部分,是在首艘潛艦「海鯤號」完成海測後方可申請解凍。這項運作方式其實與美國的「撥款委員會」制度相似,按計畫節點撥付下一階段費用,在他看來,並不會對造艦計畫產生實質影響。
相較之下,揭仲說業務費用和出國費用的刪凍,較可能影響軍隊日常運作,尤其是從行之有年的,派遣F-16戰機飛行員赴美受訓,到近年來陸軍實兵部隊成建制出國受訓,都需要高額費用,刪減預算可能影響訓練效果。
另一方面,刪減業務費也將加劇基層部隊保養裝備、採買等日常運作的負荷,但他強調,影響範圍不至於嚴重到讓部隊「無油可用、無彈可打」。
揭仲說,相對於行政院其他,業務費遭凍結50%到70%,且解凍條件更加嚴格,國防部在這次預算審查中所受衝擊,其實相對較輕。
然而,在美國總統川普原本就對軍援外國有意見,且認為台灣應為自身安全增加投入的情況下,刪減國防預算帶來的朝野爭議,確實可能引起美方疑慮,值得民進黨政府審慎以對。
揭仲告訴美國之音;「如果華府認為,你們(台灣)國內對於增加國防預算不太情願,那可能就是我(美國)在一些軍事交流、援助上面變得比較審慎,或者是我再給你一點壓力,我覺得這個狀況確實有可能發生。
在台北的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則認為,今年政府總預算審查,最嚴重的問題不僅在於刪減金額之高,更因在野黨憑藉席位優勢,未經審查、討論,就強勢表決,其行徑已踰越立法監督行政的合理範圍,形同「踐踏立法程序」。
陳方隅舉例,國民黨立法委員徐巧芯在院會中聲稱“海鯤號浮起來就有錢(預算)了”,口吻戲謔的視頻外流之後,不僅可能讓友盟國家對台灣防衛的信心動搖,更可能助長中共侵略台灣的底氣。
陳方隅告訴美國之音:「現在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也就是我們最應該擔心的,中國看到了這一些立法院亂象之後,是不是會更有信心去侵略台灣,因為我們內政亂七八糟的話,軍事準備也會不足,這部分政府單位應該要立刻想辦法去處理。
刪減預算:精打細算還是削弱國家安全?
台灣在野黨主張刪減預算是為民眾“精打細算”,避免政府浪費納稅人的錢,但執政黨則認為,此舉是“削弱國家治理能力”的政治操弄。
位於西雅圖的美國西華盛頓大學講座教授陳時奮則指出,雖然立法機關刪除行政機關預算,是民主國家運作常態,但這次台灣政府總預算審查中,在野黨立法委員一口氣提出超過三千個議案,導致根本來不及詳細審查,黨部也未能控管就胡亂表決,仍顯得十分荒謬。
他表示,如此亂象首先歸咎於台灣民主教育至今仍未成熟,從選民到媒體都未能監督民眾代表妥善、專業地履行職責。更深遠的問題則是台灣社會的國家及族群認同存在矛盾,更使朝野衝突不斷激化,甚至超越對於國防議題應有的共識。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其實在於大家對國家的認同不一致,如果說大家對國家的忠誠一致,不會有任何一個在野黨的國會議員會這麼做(草率刪除預算),因為你這麼做等於是搞垮自己的國家。
針對這場爭議,台灣總統賴清德星期三批評,總預算遭刪減、凍結三成以上,“讓國家成為一台無油可動的車、備好菜卻沒有瓦斯水電可以炊煮的廚房”,不僅國防、治安、醫療等重大政策推動困難,也影響行政機關日常業務運作。
台灣第二大在野黨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星期二則在臉書發文表示,“數字不會騙人”,今年總預算刪減後,規模與去年大致相符,並不存在賴清德政府所謂“在野黨要癱瘓國家」的情形,反觀執政黨對在野黨的各種抹黑、抹紅,才是意圖迴避民主監督。
【轉載自美國之音】2025年1月25日
CNN:川普返白宮 台灣政治分歧不利傳達防衛決心
美國總統川普本週稍早就職後,台灣立法院表決凍結大筆國防預算,有些人擔心,這可能讓這位以熱愛交易聞名的總統失望,畢竟他曾要求台灣向美國支付更多保護費。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中國強化外交及軍事行動以孤立、恫嚇台灣的同時,台灣在野黨主導的表決凍結了國防開支,凸顯總統賴清德面對的國內挑戰。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934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