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的『烤雞』大餐— 怪老
烤雞與考績:一場難解的心酸戲碼
話說兩個月前,怪老百無聊賴地逛家樂福,看見烤雞特價,於是抱回家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然而,吃著香噴噴的烤雞時,怪老的思緒卻飛回了屏東教育界那陣子甚囂塵上的「校長考績」話題。傳言有幾位校長「不幸」要被打成乙等,且考績還未公布,消息卻如瘟疫般迅速傳開,令人不禁懷疑這背後是否有人「故意放空氣」?這幾位究竟是吃「烤雞」還是「烤鴨」的命運,讓整個教育界如坐針氈。
這一場未見硝煙的「考績戰爭」,早在考績結果出爐前,已讓全縣近200位校長一個個夜不能寐、飲食難安。每晚翻來覆去,就像烤雞在爐裡被翻烤,等到11月底正式領到考績通知那天,這場折磨才終於告一段落。可是這「心驚肉跳」的兩個月,真的值得嗎?
年年有傳言,校長年年變「烤雞」——–
這樣的傳言,不是第一次,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去年還記得有某教育處官員「請功」地向部分校長透露,說是前縣長潘某某下令,要比照公務人員考績的比例處理校長考績,即甲等佔75%,乙等和丙等佔25%。這位官員還得意地說:「多虧我替大家求情,才只列了國中2位、國小5位校長列為乙等。」但怪老忍不住要吐槽:潘縣長難道會笨到冒著政治風險,開這樣的玩笑嗎?教育界人士純樸好騙,但也不至於如此吧?
那些被打成乙等的校長,難道就真的認命了嗎?也不見得有幾人敢為自己申訴,要求明確的理由和依據。結果年年這樣的「路邊社新聞」不斷重演,教育界早已習慣了逆來順受的文化,就算受了委屈也不敢吭聲,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搖頭嘆息。
烤雞還是烤鴨,真假難分
今年更是「高標準」再現,國中列乙等的校長增加到3位,國小更達到8位,這樣的比例不禁讓怪老感到好奇:這些校長難道都默默接受了嗎?有多少人敢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有趣的是,在過去某年,有一位校長明明考績是乙等,卻對外宣稱是「甲的」。當怪老「興師問罪」時,這位校長竟然理直氣壯地回應:「我沒說謊啊!他問我考績『甲的』,我回答『假的』,這哪裡是撒謊呢?」這般機智的回答,倒是讓怪老哭笑不得。
而今年又有一位校長,考績結果剛出爐就主動對外宣布自己是甲等,這舉動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是「烤雞」太香,還是「烤鴨」太悲催,讓這些校長不得不為自己的榮耀與尊嚴做出如此反應?
考績制度的「荒謬劇」
再談考績本身,制度設計上的荒謬之處早已不言而喻。老師的考績由校內熟悉其工作的教師代表評核,基於同理心,大多數教師都能順利拿到甲等。然而,校長的考績卻大不相同,根據《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成績考核辦法》,考核委員會由縣府局處首長組成,9至11名委員中,包括副縣長、秘書長、教育處處長、研考處處長、政風處處長、人事處處長等六人為當然委員,其他由縣長指派。然而,這些人根本與教育現場毫無直接關係,又如何能對校長的工作做出公平合理的評估?
如果考核委員會能加入現職校長協會代表、退休資深校長或家長會長協會成員,情況或許會有所改善。畢竟,他們對教育現場的理解更深入,也更能對校長抱以同理心。
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有時考績結果竟讓「乙等校長」去領導「甲等老師」的團隊,這不僅荒謬,也令人懷疑考績的公信力。如此設計,不就等於在說:「通過考績的校長有資格吃烤雞,沒通過的就只能去啃烤鴨」?
教育界需要一場制度革命
校長的考績制度,表面上看似合理,實則充滿漏洞與不公。年年傳言、年年恐慌,這樣的循環對教育界究竟有何好處?制度上的結構性問題,需要更多元、更公平的視角去檢討與改革,讓校長不再因為考績的「烤雞」或「烤鴨」而寢食難安,才能真正專注於教育本身,為學生與學校創造更大的價值。
(待續,更多「怪老式」觀點歡迎踴躍來稿尤其是退休校長們更應關心現職的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