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安人士警告:立委訪中恐成對岸滲透新破口
莊志偉***臺北-
台灣17名國民黨籍立委組團訪問中國,大張旗鼓宣傳帶回來所謂的惠台措施,,反遭質疑是「賣台之旅」。台灣國安人士早於國民黨立委行前示警,稱在立院「朝小野大」的現況下,中國政府密集邀訪在野人士,目的就是要拉攏他們進行共同議程,塑造有利於中國滲透的環境。
由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率領的立委團結束訪中行程之後,中國接連宣布重啟福建居民赴馬祖觀光、恢復台灣文旦進口等13項“惠台措施”,但也遭其他本土政黨質疑,作為交換的代價是什麼?
國民黨立委團訪中民進黨團批「賣台之旅」
傅崐萁一行人前腳返抵國門,民進黨立院黨團便於4月29日召開記者會,痛批傅此行是「賣台之旅」。會中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要求傅崐萁說明,他在與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閉門會見時有無做出返台後要推動“反滲透法”修法等出賣台灣的承諾。
5月2日,台灣基進也召開記者會,抨擊藍營立委選後大搖大擺前往中國“朝拜”,回國後還想閹割國安法條款,他們說“有這種在野黨,誰還需要敵人” ?
根據台灣中央社報道,王滬寧在27日會見國民黨立委訪問團時表示,“我們都是中國人,都屬中華民族一家人”,應該常來常往、越走越親;傅崐螢則說此行是帶著台灣新民意,希望能恢復到2016年以前兩岸的大交流、大繁榮。
備受爭議的是,中國台商組織「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在接待訪問團時公開表示,台商特別希望兩岸交流能夠回到正軌,關於「逆滲透法」等不利於兩岸交流的因素都希望有新的改變。
在台北的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中國拉攏在台灣國會佔多數席位的在野黨組團訪問,是要「利用台灣的民主來消滅台灣的民主」。
王定宇表示,中共對台滲透並非新招,只是過去著重於中小企業、宮廟、青年等族群,但今年立院出現「朝小野大」新情勢,加上國民d黨的黨鞭、書記長等重要職務由親中人士所控制,就讓中國對台統戰找到新的著力點。
王定宇說:「他們(中共)現在有個新名詞叫內統,戰術、戰略基本上沒有新的差別,因為找到一個新的著力點,發現可以利用台灣民主的國會來建構一個中國(原則)的環境,
或是被中國併吞的環境,所以他們在這一塊就加大力道。須再聲援台灣」的錯誤訊號,甚至把中共過去對台灣的霸凌跟武力威脅合理、合法化。
王定宇警告,台灣現在處於過去20年來都未面臨過的風險,危險程度甚至超過國民黨籍前總統英九執政時期。
國安人士:中共邀訪在野立委擴大對台政治影響
早在傅崐萁一行人出發前,台灣國安單位就已經對此類風險有所警惕。
在4月中旬的一場簡報中,一名因職務敏感拒絕透露姓名的國安人士指出,自4月10日「馬習二會」以來,中方就延續2023年其所謂「民主協商元年」的作法,積極邀請台灣政黨或政治圈具有影響力的人物訪中。
這段時間內,先後傳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要在6月率黨內立委訪中,立法院長韓國瑜也被傳將在8月立院休會期間率團訪中。
此外6月間還有每年一度的福建“海峽論壇”,依慣例是由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率團出席,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共同特徵就是中方積極邀請在野黨立委同行。
國安人士透露,有越來越多資訊顯示,這類交流不只是單純訪問,而是中方想要透過國民黨從立院院長以下的關鍵人士,對台灣內部持續施加政治影響力。他說,「除了設定一中框架,對台灣內部則開始對一些議題,甚至是立法的法案進行操作。」
自馬習二會後,台灣社會中陸續有人提倡修改國安五法,尤其是反滲透法的修訂等相關台灣國家安全議。
旨在防範境外敵對勢力滲透、幹預選舉與民主政治的「逆滲透法」在2019年完成立法。今年大選期間,台灣多名村長以極低價招攬裡民赴中國旅遊,並要求支持特定候選人,遭檢調單位以「逆滲透法」起訴。
台灣國安單位分析,未來幾個月,包括先前被擋下來的兩岸服貿、貨貿協議以及修改本土化課綱等議題,都可能先後被提出;而從520台灣正副總統就職日到台灣雙十國慶,甚至美國總統大選等重要日程,也可能出現相應的操作。
但他同時強調,中國對台操作,雖然有在野黨國會過半的新契機,卻繞不開台灣主流民意反對一中框架的現實,所以這段時間以來也可以看到,多數在野黨立委被問是否受邀訪中時,多半選擇低調。
赴中訪問國民黨立委:並非配合大陸
對於民進黨立委與國安人士的擔憂,參與此次訪問團的國民黨籍立委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都強調絕無此事。他們反批民進黨質疑在野黨配合中共辦事,只是更揭露執政黨自己拿不出辦法解決兩岸困境的酸葡萄心態。
國民黨立委遊銖表示,這趟「和平之旅」不僅在觀光和推銷農漁產品取得收穫,更重要的意義是透過更多的交流,化解台海兵兇戰危。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也強調,赴大陸交流純粹是為了幫百姓做事,推銷農漁產品,絕對不是配合中國大陸。
對於遭質疑配合中國修“逆滲透法”,陳玉珍則強調,該法隨便入人於罪,本來就需要修改,無關此行。
陳玉珍說:「很多的選民告訴我,現在要去大陸做交流,很容易被人家隨便入人於罪,造成寒蟬效應,我仔細看了一下(反滲透法)有關賄選的部分,事實上在選舉罷免法裡頭就有相關的規定,不用再迭床架屋。
分析:中方抵觸逆滲透法,恰凸顯民主「保護傘」功能
然而,接受美國之音訪問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考慮台海對立現況和習近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野心,想靠交流活動換取安全的想法,恐似“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旅居美國紐約州的時政評論員唐靖遠指出,中共一貫積極在台灣社會中尋找突破口,用他們的話來說,叫“找一個抓手”,而如今的抓手無疑就是國民黨。
唐靖遠說,現在比過去更兇險的情勢是隨著台灣國會版圖的變化,讓中共影響力可以直接進入台灣政治決策層。他警告,惠台政策的「甜頭」背後是中共分化台灣民眾的野心。
唐靖遠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毫無疑問對台灣採取漸進式的,加大滲透、分化、瓦解的力度,所謂的善意,其實背後可能都是惡意。孤立地去看待他所謂的惠民政策,你就會出現判斷的失準。是有效阻絕中方經濟、意識型態滲透的保護傘。
李酉潭:中共滲透考驗台灣民主憲政韌性
在台北的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李酉潭認為,中共要求台灣在野黨配合操弄的近程目標,是要以武力為後盾,在2026年地方選舉中再有被斬獲;最終到2028年,讓台灣重新產生一位支持「化獨漸統」的總統。
李酉潭形容,如今立法院亂象就如同中共擅長的“地方包圍中央”,是以國會議員施壓行政權,這也正是考驗台灣民主憲政體制是否穩固的時刻。
李酉潭說,就算未來逆滲透法真地在立院遭到表決修改,行政院也可以提出複議,迫使在野黨重新審時度勢。除了行政權的製衡之外,在司法領域也可以提出釋憲。
此外李酉潭認為,台灣社會中的第四權跟第五權,亦即新聞媒體和公民社會,在關鍵時刻也應成為保護台灣憲政體制的力量。
李酉潭說:「(未來)不斷會有台灣的包括學者、公民社會,都可能絡繹於途過去(中國),(但)還是有一些自由的媒體可以互相監督,(還有)第五權可以發揮公民社會力量,雖然政局越動盪,但卻是考驗台灣是否可以堅守自由民主政權的時候。
【轉載自美國之音】2024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