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回暖而未穩定
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日前會談,在恢復軍事接觸、遏止類鴉片麻醉藥品氾濫幾方面達成協議,雙方雖都放軟調,但在有矛盾的關鍵性問題上未獲共識,無助於緩解美中走向更危險競爭的潛在因素,難以改變美中激烈競爭的格局。
美中關係崩壞肇始於美國打壓中國,抑制中國的科技、貿易及其對外行為,只要美國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及區域穩定的思維不變,這些目標仍將主導美國對華政策,所以拜習再次會晤僅能對雙方關係作技術性調控,強化護欄,但未遠離對抗性格局。
美中關係近期稍微回暖,只是美國階段性調整對華政策的結果,也是雙方互釋善意、互動趨好的結果。但在同時,拜登政府高科技產業的對華封殺措施鎖得更緊,大力推動國際產業鏈轉移,在日本G7、印度G20等會上仍不斷宣揚中國威脅論,動員其國際盟友共同壓制。
美國遏制中國的步伐沒有歇止,但其所面對的國際處遇變壞了。首先是俄烏戰爭長期化,美歐國家的援助出現疲態,美方認識到,如果在俄烏問題上繼續對中國施壓,反而可能把這件事變成一個自我實現的預期,加速中國向俄羅斯靠攏。以巴衝突接續而來,中美兩國在支持以色列或同情巴勒斯坦問題上出現明顯分歧,伊斯蘭國家反美與親中趨向更加彰顯。另則拜登的總統選情轉壞,必須展現外交成果重建民眾對其領導的信心。
拜登確實努力調控雙方關係的溫度,推動中美關係止跌回穩。這符合多數國家的期待,因為兩強應是夥伴而不是對手,應該互利共贏而不是零和博弈,只有跳出競爭對抗邏輯,尋求交流合作的最大公約數,才能畫出全球國家合作共贏的最大同心圓。期盼拜習會談結果顯示,舊金山峰會是兩強關係向好發展的轉捩點。
美中關係的未來發展,歸根究柢取決於兩國對於彼此的認知。以合作共贏主導認知,就能朝建設性方向發展;以遏制競爭主導認知,對立性就會不斷增強;以對抗性主導認知,就有滑入新冷戰深淵的可能。這次兩國領導人會晤,顯示雙方願意樹立更多的合作共贏認知,走出零和博弈思維,推動雙邊關係穩步向好。
兩國關係牽動全球秩序的演變,過去幾年美國對華戰略的競爭性與對抗性一步步邁向體系化、集團化、意識形態化,許多國家被迫選邊跟進,致使世局變得更加擾攘不安。雙方唯有尊重對方自主地位,平等對待,攜手合作,才有益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對抗與鬥爭不應再是兩國關係的主軸。兩國在貿易、科技、外交各領域少不了競爭,爭輸贏是兵家常事,但更不應是你死我活的對抗,而應尋求共同進步與發展,引領全球共同向前邁進。
國家之間的競爭應當像田徑賽一樣,在一定賽道上遵循規則,你追我趕,努力追求更快、更高、更遠,各自提升自己的成績,而不是對競爭對手惡意干擾。拜習會的成果有益於兩國競爭關係良性發展,成果雖然有限,但已將合作提到主要地位,競爭仍將繼續;對抗所產生的風險已經減少了,雙方關係的緩和對創造兩岸之間和平發展的氛圍也有助益。
【轉載自人間福報】202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