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憋屈死得窩囊網用另一種方式悼念李克強
中國前總理李克強猝然過世,年僅68歲。一個多月前他前往甘肅敦煌參觀莫高窟的影片還在網路上傳,人就突然走了,引起不少人緬懷。
安德烈
李克強在中共政壇半生,進入頂層,擔任中共常委,到擔任兩屆總理,前後也有15年之久,從反應看,懷念他並非因為他的政績如何,更多的是因其身居高位卻“不得志」而鬱鬱終生。
比起他的前任溫家寶和朱鎔基,作為總理的李克強, 似乎既沒有朱的大刀闊斧,又沒有溫不避諱普世價值且狠批文革的勇氣,這裡借用網上四傳的北大同學給校友李克強挽聯中的八個字:「活得憋屈,死得窩囊」。
身居總理高位,中共堂堂二號人物,卻因習近平總書記專權,逐漸靠邊站。華爾街日報這樣評論,「習近平透過親自過問經濟問題通常由總理負責的事務,捏緊了手中的權柄,導致李克強被邊緣化」。
李克強就這樣成了習近平權力如日中天的陪襯,在一些重大的會議場合,人們看到他謹慎地跟在總書記後面。但觀察家注意到,李盡量做到“能不說就不說”,即使在一些重大場合,他也很少像其他政治局常委那樣不斷地重複習近平如何如何。
巴黎大學教授張倫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人們對李克強尊重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在中共這樣一個內鬥極其殘酷無底線的體制中,在這點上他還是守了底線,這是不容易的”
習近平的堅決清零不動搖導致中國經濟動搖社會倒退,李克強試圖幹預,出面救經濟,外界一些觀察人士誤以為他會“東山再起”,他在經濟低靡環境中鼓勵搞“地攤經濟”,給老百姓“活路”,遭到北京上海等習近平親信把持的市委的抵制。
一些國際媒體強調,李克強差點成為中共一號人物,但為了抵銷胡錦濤的勢力,江澤民選擇了習近平。政治學教授吳國光在寫給美國之音「『李克強悲劇』並未落幕」一文中指出:「習近平是靠什麼贏得那個位置呢?有人說是善於裝孫子,有人說是身為紅二代,更關鍵的是江澤民曾慶紅為了阻擊胡錦濤選擇的接班人李克強而選擇了習近平。很明顯,這一過程如何展開,本身就是中共制度所決定的」。
十八大之後,一時曾有所謂「習李體制」的說法,但「習李體制」很快瓦解或根本不存在,習近平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打造成毛之後中國最有權勢的領導人。
不久後李克強走上下坡路,身居總理之位,難做總理之事,陪著強人習近平走了整整十年,最後在二十大以「高風亮節」的名義退出,在三月份卸任總理。李克強表現出常人罕見的耐性,由此也有人諷刺其為「最平庸的總理」。
或者正是由於他的被邊緣化,他的憋屈和窩囊,他的被「高估」的改革雄心,遺留了一種「壯志未酬身先死」的苦澀,引起人們的緬懷。這從他過往擔任總理期間的一些警句一直難以被人們忘記可窺一斑。
或許因為習的強勢強權加重了民眾的逆反,今天網絡上四處流傳的“可惜不是你”,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對李克強的悼念。張倫分析,“這種懷念是反襯、折射對習近平的不滿的…。”
許多說不出李克強十年總理做了那些事的中國人,都記得他說過的一句話,中國還有六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不足千元人民幣。這句大實話針對的是習近平宣告的中國已進入小康社會的虛詔的太平盛世而來。
法國世界報說,極有經濟才能的李克強本可以成為國家主席和共產黨領導人,卻只能在極少數情況下讓人們聽到他的聲音。上面那句話是最有名的一例。去年8月,李克強去深圳視察,說出“改革開放不會停頓,長江黃河不會倒流”,明顯跟習唱對台戲,在萬馬齊喑一人獨大的中國也算難得。
今年3月卸任總理前幾日,李克強向同僚告別時突然說出“人在做,天在看”,似乎終於抒發出自己積淀多年的塊壘,多少有點讓未來評說的歷史感。
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才幾個月猝然離世,這可能是今天網路流露出不少惋惜的主因。可能還有人們對改革時代結束,經濟成長榮景不再的悲涼感。
【轉載自法國廣播電台】28/10/2023
中國民眾悼念李克強絡繹不絕 故居獻花堆滿外牆
中國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在上海去世後,位於安徽合肥的故居出現絡繹不絕的悼念人潮。今天上午獻花民眾一度綿延200公尺,鮮花堆滿外牆,甚至傳出當地鮮花供不應求,緊急從外地調送。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4472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