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復仇行動恐因人質變得棘手
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空前突襲,已知造成至少700人喪生。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已對哈馬斯宣戰,不清除哈馬斯恐怖分子誓不罷休。不過,路透社引述觀察人士分析,以色列的復仇行動可能因哈馬斯扣押眾多的以色列人質而變得非常複雜。
↑圖上說明:2023 年10 月7 日星期六,哈馬斯武裝將一名被俘虜的以色列平民(中)從卡法阿扎基布茲運送到加薩走廊。
安德烈
哈馬斯週六對巴以邊境地帶的以色列多個城市出其不意發動攻擊,根據最新統計,以色列方面死於哈馬斯攻擊的人數超過700人,這是1973年敘利亞、埃及對以色列突然發動戰爭以來死傷最慘重的一次。
內塔尼亞胡總理向人民承諾將對哈馬斯施之以“可怕的復仇”,快速,迅猛,強大,承諾不讓任何一個國人落在敵人手中。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週日在安理會特別會議之後表示:“與野蠻人談判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是摧毀哈馬斯恐怖主義基礎設施、徹底消滅它的時候了。”
以色列可謂有著「斬草除根」的決心,但是,被哈馬斯綁架的暫且難以計數的以色列士兵、老人、婦女和兒童的命運使以色列軍方的行動十分棘手。
2011年,以色列為了救出被哈馬斯劫持五年的士兵沙利特,只好釋放了100多名巴勒斯坦囚犯。這一交換俘虜行動被批准“嚴重不對稱”,而現在要採取同樣的“換俘”被認為幾無可能,因為至少有百餘人目前落在哈馬斯手中。
以色列週六中午起開始空襲,加薩走廊喪生的巴勒斯坦人已超過400人,空襲通常是以色列採取的懲罰任何升級行為的立即行動,以色列同時在加薩部署數千名士兵,下一步的行動尚不分明。
卡內基智庫成員米勒表示:「最殘酷的現實是,哈馬斯為預防以色列大規模地面襲擊已預備了’保險’—扣押以色列人質以拖延軍方行動,等待機會與巴勒斯坦囚犯做交換」。這是否意味著能真正延遲以色列的軍事行動?米勒的看法是,將取決於哈馬斯手中的人質人數,如果人數大,當然就會限制以色列的軍事行動。
以色列外交部長表示,以色列將不惜一切解放人質,摧毀哈馬斯“恐怖分子的基礎設施”,保證不讓任何一個加薩的恐怖分子得以再次加害於以色列公民。
但要作出果斷的決定並不容易。如果奮力營救被哈馬斯分散在不同地點的人質可能會傷害他們的性命,如果與哈馬斯談判交換人質則會被視為以色列最大的敵人的輝煌勝利。
身為以色列最右翼政府的首領,內塔尼亞胡邀請反對黨一同組成聯合政府,旨在最大程度團結所有力量應對危機。
目前的處境讓內塔尼亞胡想起痛苦的一幕,1976年,他的哥哥在烏幹達恩德培機場為營救被巴勒斯坦和德國襲擊者綁架的以色列人和其他人質而喪生。
1970年代,以色列奧運代表團成員在慕尼黑奧林匹克村遭一夥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綁架,營救行動最後發展成血腥的槍戰,11名以色列人、5名巴勒斯坦人以及一名德國警察喪命。
如同追捕納粹逃犯一樣,以色列沒有放棄追捕兇手,在長達數年時間精心組織了一場秘密暗殺行動,暗殺的目標,指揮以及參與1972年暗殺行動的人,一批巴勒斯坦人在歐洲和中東的不同地方被除掉。
但是,在加沙,以方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在其漫長的政治生涯中,內塔尼亞胡從未對實地軍事行動表現出特別興趣。而200萬人擁擠的加沙,地方狹小,人口密度極高,加之2007年哈馬斯掌控以來“精耕細作”,非常不利於作戰。
職業軍人出身、親自指揮過戰爭的前總理沙龍,2005年決定撤出加薩時表示,這是一個痛苦的但是必要的決定,控制一個這樣人口高度稠密的地區「難度太高」。
專家分析,內塔尼亞胡可能採取習慣性策略,透過空襲或其他手段攻擊或暗殺哈馬斯頭目。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就是在2004年透過直升機發射的一枚飛彈殺死的,但這樣的行動不會從根基上動搖哈馬斯。
卡內基中東中心研究員莫哈納德·哈格·阿里(Mohanad Hage Ali)稱談判似乎是最可取的:「無論巴勒斯坦人會遭受多少痛苦,炸毀他們的房屋或暗殺他們在加薩的領導人,這並不能消除哈馬斯對以色列造成的傷害」。
【轉載自法國廣播電台】09/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