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學年法國將全面向男女初中生推廣預防宮頸癌疫苗
2023年新學期開學,法國全國各中學將針對11歲-14歲男女初中生全面展開人乳頭狀瘤病毒預防宣傳和疫苗施打活動,以期減少因性行為感染的某些病毒誘發癌變的可能性。儘管政府依據醫學界研究及試驗結果強調,這些早期疫苗施打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尤其是宮頸癌等腫瘤,但法國社會上也出現一些家長的質疑,擔心這些疫苗有可能對尚未成年的孩子的健康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圖上說明:2011年9月,一名13歲少女在美國邁阿密一所醫學院接種HPV疫苗。
人乳頭狀瘤病毒與宮頸癌的關係
人乳頭狀瘤病毒是非常常見的生殖器官病毒感染,醫學上簡稱HPV。該病毒據說有兩百多個不同病毒型號,其中HPV-16和HPV-18被歸類為高危菌群。大部分有性行為的女性和男性都會在人生某個階段感染該病毒,有人還會反复感染。其中90%以上的感染者並無症狀,病毒會最終自行消退。但持續感染也會發生癌前病變,甚至最終癌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介紹, 95%以上的宮頸癌都可以追溯到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近70%的宮頸重度癌前病變都與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有關。
宮頸癌是女性第四大常見癌症。對於免疫系統健康的人來說,從HPV病毒感染到癌變的發展可能需要15到20年,但對於免疫系統弱的人,病變需要的時間可能只有5到10年。
但該病毒也會引發其它不如此常見的癌症,比如例如外陰癌、陰莖癌、喉癌、肺癌、食道癌和肛門癌等等。也就是說,該病毒不僅是不少女性的健康殺手,也同樣威脅男性的健康。
為什麼要針對未成年的少男少女施打疫苗?
人乳頭狀瘤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安全套並不能有效保護。雖然大多數情況下,人體的自身免疫功能足以應對該病毒入侵,並不治自愈,但身體自然產生的抗體水平有限,不足以應對反复感染。而肌肉注射疫苗則可以激發人體的免疫反應,起到長效保護作用。
HPV疫苗是人類首個預防腫瘤的疫苗,已經投入使用15年,對可能導致癌變的高危HPV病毒感染的預防功效可以達到90%。但它的功能在於預防感染,降低癌變率,而不是治療HPV病毒感染以及由此引發的疾病。這就意味著在接觸這種病毒之前施打疫苗,效果最好。而且,根據法國巴黎大區衛生署的相關資訊,大部分感染都發生在早期(也就是15-25歲期間)的性行為。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能獲得HPV疫苗保護的人群年齡為9-26歲,而最適宜接種年齡為11-12歲。2020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加速消除作為公共衛生問題的宮頸癌全球戰略》制定的目標之一,是在2030年時,實現90%的女孩在15歲之前全程接種了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
自2006年起,法國就已經開放HPV疫苗接種,但主要面向女童。自2021年起,才開始建議也針對男童。不過,到目前為止,法國目標年齡段的疫苗覆蓋率尚未達到預期目標。根據巴黎大區衛生署數據,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大巴黎地區,15歲女童一針覆蓋率為39.9%, 16歲女童兩針覆蓋率33.6%, 15歲男童一針覆蓋率11.4%。而英國,瑞典,澳大利亞等國的覆蓋率已經達到80%。
廣泛宣傳,但不強制
2023年初,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要全面向11-14歲男女少年推廣HPV疫苗。根據教育部的安排,新學年開始後,各地中學——無論公校,還是私校,都將組織疫苗知識宣傳活動,並啟動疫苗接種。但是否接種,完全尊重個人選擇,不具有強制性質。學生必須有父母雙方的同意書。
根據法國政府網站的資訊,將使用的疫苗是可以涵蓋多種類型HPV病毒的九價HPV疫苗,也就是Gardasil 9. 該疫苗針對2021年1月1日以前不曾接種過任何HPV疫苗的人群。對於此前曾接種第一劑Cervarix疫苗的女童,第二劑繼續使用同款疫苗。該疫苗只針對HPV-16和HPV-18型病毒。
HPV 疫苗需要兩劑,兩劑施打之間,需要間隔6個月,但第二劑必須是與第一劑相同的藥品,不能交錯施打。
65%的疫苗施打費用由社會健康保險也就是Sécurité Sociale承擔,剩餘金額由互助保險(Mutuelle)承擔。
需要指出的是,施打疫苗雖然可以預防HPV病毒感染,但防癌抗癌也不能忽視成年後定期的frottis 排查檢測。
為什麼引發爭議?
和許多其它國家一樣,法國社會近年來也出現不少質疑各種疫苗的實際效用的聲音,這種質疑隨網絡時代虛假信息以及陰謀論的快速傳播,而水漲船高。有人針對大部分人感染後會不治自愈,質疑疫苗接種的必要性;有人針對推出九階疫苗Gardasil 9的藥廠有前科,質疑疫苗資訊是否詳實;也有人提出疫苗製劑中最常用的佐劑所含有的氫氧化鋁(AlOOH) 和羥基磷酸鋁(AlOHPO)對神經系統有害……
法新社今年7月12日發表的一份事實核查報導引述法國醫學科學院以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牛津大學、費城兒童醫院等機構的檔案指出,疫苗中鋁含量極低的佐劑對人體無害。
中國俗語說,是藥三分毒。其實任何物質,任何事物都不會十全十美。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取捨、權衡。是傾向眾多科學數據證明利大於弊的疫苗,還是相信網上流傳的種種質疑,也只能依賴個人的判斷了。
【轉載自法國廣播電台】23/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