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返鄉潮來臨,中國農村地區面臨大規模感染衝擊
↑圖上說明:週四在中國中部,居民們將一名女性抬上了一輛三輪摩托的后座,他們剛去過縣衛生院。隨著新冠病毒的廣泛傳播,該國資金不足的農村醫療保健系統可能不堪重負。 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
種植玉米的大地村位於中國西南部的青翠山巒之間,12月初這裡開始出現新冠感染病例,當時有一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回鄉。
最近的醫院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很少有人能負擔得起50元左右的汽車票。村衛生室沒有配備氧氣罐,甚至沒有血氧儀來檢測一個人的血液中是否嚴重缺氧。五盒退燒藥庫存很快就用完了,因此村幹部告訴生病的村民待在家裡多喝水。
三年來,村民們避免了最嚴重的新冠病毒大流行。但去年年底,新冠感染在中國各地激增,迫使政府放棄其嚴格但最終徒勞的大規模封鎖政策。病毒從城市蔓延開來,到達貴州省大地村這樣醫療條件惡劣的貧困農村地區,只是個時間問題。
隨著數以百萬計的外來務工者湧上火車和長途汽車離開工業城市、建築工地和城市,返鄉過年,中國正在準備迎接脆弱的農村地區的感染衝擊。從上週六開始、持續40天的旅行期預計將使農村醫療保健系統不堪重負,僅數週前,北京和上海等富裕城市的醫院因疫情暴發而癱瘓。
「我們最擔心的是,三年後,大家……終於可以回家過年探親了,」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員焦亞輝告訴官方媒體。她說,農村人口龐大,但人均醫療資源有限,「如何應對廣大農村地區的感染高峰,成為巨大的挑戰。」
在大地村,本地衛生所是一座經過改建的平房,有四個房間和一個儲藏室。它至多可以打吊瓶,但一次不超過五六個人。村幹部高宏在電話中說,縣政府沒有人通知村裡要為疫情暴發做好準備。
高宏表示,由於大地村的病例到目前為止都是輕症,村民們最需要的是退燒藥和止咳藥,但即使是這些藥也很難買到。「像我們這麼偏根本寄不過來,網上也買不到,」他說。
儘管缺乏可靠的政府數據,但有跡象表明,新冠病毒已經在農村肆意傳播,尤其是在像中部省份河南這樣有大量返鄉農民工的地方。
據官方媒體報導,河南的村衛生所外已經排起了長隊。這些診所和地方社區衛生中心旨在作為分流系統的第一道防線,防止縣醫院過度擁擠,而縣醫院往往是農村居民患重病時距離最近的去處。
河南一家縣級醫院擠滿了來自周邊農村的患者,以至於它不得不向體溫達到或超過38.5攝氏度的患者定量配給退燒藥。另一家位於中部省份安徽的縣醫院的負責人說,他們收治的病人太多,重症監護病床和呼吸機很快就要不夠用了。

中國農村人口密度低於城市,這可能意味著病毒傳播速度較慢。但事實證明,奧密克戎變種的傳染性如此之強,以至於人口密度可能不會產生什麼影響,尤其是在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慶祝春節的時候。由於許多年輕人前往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農村地區也居住著大量老年人口。
農村地區的疫苗接種率尚不清楚。在全國範圍內,老年人的免疫接種率普遍較低。據官方媒體報導,政府曾在2021年嘗試加大疫苗接種力度,但遭到居民的抵制,他們對疫苗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
「當人們四處流動時,我們很可能會看到農村病例激增,但醫療保健系統沒有能力承受快速增長的需求,」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說。
在印度等國,衛生保健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已經經歷了失控疫情的破壞性後果。2021年初,後來被稱為德爾塔的變種席捲了印度鄉村,恆河中漂浮著屍體,村民們強烈要求獲得氧氣瓶,但供應難以滿足需求。
在中國,城鄉生活水平的差距在醫療上可能體現得最為突出。儘管醫療改革正在進行,但生活在農村的5億人口仍面臨從呼吸機到退燒藥等各種用品的短缺。農村衛生機構的人員配備也少得可憐。政府數據顯示,中國農村有130萬名醫師和180萬名護士——每千人口醫護數量還不及城市的一半。
在農村社區提供服務的基本都是只受過最低程度醫療培訓的基層醫務人員,擁有大學學歷的人不到1%,畢業於職業高中的人剛過半數。他們通常只在有需要的時候上崗。
「鄉村醫生只是副業。醫生也得務農,」農民工杭特·葛這樣描述他所在村莊馬小集的醫療水平,這個約有700人口的河南村莊發生了大規模疫情。
杭特·葛說,不能指望鄉村醫生醫治嚴重疾病,但他們往往是當地唯一的藥品供應者。
「他們人都很好,」在工廠打工的杭特·葛說。「如果需要,半夜給鄉村醫生打電話都可以。」
農村醫務人員可以提供基本服務,例如為嬰兒接種疫苗,治療小病小痛。但專家表示,指望他們懂得如何有效治療新冠是不現實的。由於缺乏培訓,他們不敢冒險,導致他們寧願把病人送到醫院,這加劇了醫院的負擔。
「理想情況下,病情不太嚴重的患者不應該去級別更高的醫院就診,」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中國鄉村問題的衛生政策助教肖恩·西爾維亞說。「但如果要靠鄉村醫生對病人進行適當的分類,他們能否做到這一點都是個大問題。」
政府忙於通過限制社交距離、開展疫苗接種活動和承諾改善藥品供應情況來應對迫在眉睫的危機。

在西南省份四川,官員最近要求限制婚禮、宴會和麻將館等場所的人員聚集。南方的雲南省則敦促返鄉務工人員遠離人群和老年群體。
就在上個月,國家衛健委才呼籲鄉村醫務人員加快為農村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口全面接種疫苗。在南方的海南島,一批批黨員幹部、醫生和護士正在挨家挨戶為村民打疫苗。
由於感染激增和居民囤藥,止咳和退燒藥普遍短缺。但這些藥只能緩解癥狀。輝瑞的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Paxlovid)等抗病毒藥物能降低住院和死亡風險,但價格更貴也更加稀缺,在醫療條件更好的城市尚且如此,更不用說農村。
中國國務院上週發出通知,要求地方當局和黨員幹部統籌資源,通過保障醫療物資供應、提升重症救治水平以及優先照顧老年群體等措施遏制疫情。國務院要求基層衛生人員為脆弱群體發放健康包,裡面有退燒和止咳藥、快速抗原檢測試劑和口罩。
公共衛生專家表示,這樣的臨時抱佛腳凸顯出中國對於新冠防疫政策急轉彎的準備有多麼不足。

「歸根結底,這些措施本應在政策轉向之前推出,」外交關係協會的黃嚴忠在談到國務院的指示時表示。
「中國農村存在的許多問題都是中國醫療改革的根本性問題,不能指望在短時間內就得到解決,」他說。「簡而言之,這些措施不能有效地顯著緩解新冠病毒在農村大肆傳播所帶來的有害影響。」
大地村官員高宏表示,捐贈者和非政府組織最近向他的村莊運送了藥品,為村裡的760名居民提供救濟。他估計,未來幾週將有300名農民工返回大地村並加劇感染情況,目前的感染人數已超過150人。即使藥用完了,大多數人也會在家中設法扛過去。
「這個村本身就不富裕,屬於一個貧困村了吧,」高宏說。「來回(一趟)村民(要)花50塊錢,為了買點藥,買藥就算是坐車去都不一定能買到,這個藥特別匱乏。」
【轉載自紐約時報】2023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