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俄保烏與抗中保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日前突訪美國,期間拜會拜登總統,並在國會演說,在烏俄戰火下苦撐堅持三百天的澤倫斯基說,烏克蘭沒有倒下,烏克蘭永遠不會投降。拜登則聲援澤倫斯基「你不會孤身一人」,在美國大力支援下,澤倫斯基「抗俄保烏」更有底氣頑強戰鬥。
拜登總統上任後首次外交政策講話高調提出「美國回來了」,視中國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並指俄國破壞、擾亂美國民主。今年十月美國發布國家安全戰略,更加明確地把中國和俄國列為美國的地緣政治對手,是修正主義威權大國,其目標是改變全球秩序,並通過發動或準備發動侵略戰爭對國際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主要指涉俄國入侵烏克蘭、中國在南海增加軍力及對台灣的威脅。拜登對習、普二人沒什麼好評,他形容習近平「很聰明,非常強硬;他的骨子裡就沒有民主」,當俄烏戰火初起,逕指普亭是「屠夫、戰爭罪犯;不能再繼續掌權」。
為了因應俄中兩大競爭對手,美國在歐洲以烏克蘭加入北約案不斷挑戰俄國容忍底線,當俄國被逼到牆角決意揮軍入侵烏克蘭,歐美旋即提出包括拒買俄國能源等強力制裁,並不斷提供軍事、經濟、人道支援,幫助烏克蘭維持戰力進而困住、俾能拖垮俄國。
針對澤倫斯基訪美行,俄國總統普亭指美交付烏克蘭愛國者飛彈,只會拖延衝突,不會改變結果,俄方宣稱看不到與烏克蘭和談的機會;而拜登則直陳,不會施壓或推動澤倫斯基走上談判桌,因此俄駐美大使認為,華府和基輔都沒有為和平做好準備。由此觀之,和平看不到曙光,戰火仍將持續,今年將是歐洲大陸最寒冷的冬天。
俄烏戰爭初起之時,拜登斬釘截鐵表示不會派軍赴烏克蘭,只是協同北約等盟友提供烏軍武器,戰場局限在烏克蘭境內,觸目所及,烏國家園處處斷垣殘壁、廢墟焦土。
從「抗俄保烏」讓人聯想到台灣喊得震天價響的「抗中保台」,兩者相同之處是烏、台都是親美,且都選擇對抗強鄰,一是抗俄、一是抗中;差異之處在於烏克蘭在美國大力奧援下,現正以戰爭方式來「保烏」。
烏克蘭選擇親美抗俄保烏,付出的沉重代價是烏國境內烽火連天、百姓流離失所。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兩國至少有二十萬軍人傷亡,四萬平民死亡,烏克蘭流亡海外難民多達七百八十萬,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在境內被迫離鄉背井的平民百姓。
美國參議員朗茲日前在一項論壇上提出,烏克蘭與台灣可能存在一個關鍵性差別,即抵抗入侵的意願,他暗示屆時台灣人的抵抗意志可能會弱於烏克蘭,「我們是否能看到和烏克蘭人民一樣的對自由的渴求?」朗茲此言差矣,難道這是鼓舞台灣人民要仿效澤倫斯基在美國所說「烏克蘭沒有倒下,還在頑強地活著;永遠不會投降」那樣悲壯情懷!
所謂抗中保台,抗中與保台其實是兩個概念,抗中未必就能保台,保台亦非唯有抗中一途。相較於抗中保台,和中強台更趨務實,在馬政府八年任內的親美和陸(中),兩岸政經互動頻繁、民間交往正常;進而勵精圖治,增強實力,壯大台灣,台海自能維持和平,兩岸不致兵戎相見。
【轉載自人間福報】 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