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猴新聞網

AKAU NEWS

公帑運用與執政本領

公帑運用與執政本領

上世紀吳伯雄二度出任內政部長時,到新竹市視導業務,曾勉勵前市長童勝男,自擬從政十年計畫,思考如何發揮每年百億元公帑之效益,厚植經濟力,並改善民生。當年新竹科學園區產值已逾一千億新台幣,且行政院核定了新竹科學城計畫;但城市交通打結,東西向連通園區的光復路嚴重塞車,取自頭前溪的自來水品質屢被詬病,竹市要如何成就科學城美名呢?

吳伯雄前部長勉勵童勝男的重點有二:從政要有抱負、善用公帑以福國利民。準此指標燭照時政,不難洞悉闕漏。

日前審計部公布查核結果,指農委會濫發天災農損補助,連休耕地、農路、水塘、農舍也計入災損面積,一併補助,致預算不足,超支成常態。氣候變遷,旱澇交替,循颱風災損補助前例,擴張至豪雨補助,本是政府苦民所苦的善政;但濫發補助金成積習後,部分田間應為而未為所造成的損失,也搭災損補助便車一體受益,反折損農業升級動力。

竹塘國中午餐的白飯浮出石斑魚,是便當業者的傑作,右圖為學生吃的石斑料理。(照片由竹塘國中提供)

大陸、港、澳是台灣農產外銷熱點,大陸海關以病蟲害、未完成註冊等理由,片面停止台灣水果、石斑魚等產品銷陸;農委會依例撒錢補助,或採購產品供學生午餐食用。日前大陸海關再公告,暫停進口台灣水產品午仔魚、秋刀魚、魷魚,農委會可有解方找到等量的市場胃納?或再撒錢買給誰吃?

相對日本政府一年前即輔導業界適應陸規,農委會在維護銷售通路上迄無建樹,只會撒錢救市算什麼從政抱負呢?城市青年下鄉務農,本懷抱科技、智慧、精緻農業理想;卻因產銷未同步進取,災損補助竟成另類收益,失望離農者不在少數。

濫花公帑,缺乏展業目標的散財,阻礙產業精進。交通部今年振興國旅經費五十五億元,新冠疫情期間,各部會、縣市政府加碼旅宿、遊樂園景區門票等補助何止百億。

但台、日邊境陸續解封,恢復觀光簽證已兩月,台客赴日旅次是日客來台旅次的三倍;因為台灣觀光行程照搬疫前舊線,日客已去過故宮、九份、烏來,嘗過小籠包,再沒有新遊點,如何吸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報導,澳洲、加拿大、日、美等國家地區政府都提醒公民,如赴台旅行須注意交通安全,小心路上的電動車、摩托車,他們極魯莽,很多駕駛人不尊重行人先行權,所以過馬路要小心。台灣很多城市未打通騎樓地,路幅窄,未設人行步道,放縱自行車與行人爭道;公部門寧翻修公園,卻難挽交通亂象,致醜名外溢。

當年吳伯雄建議童勝男思考,手握百億元預算時,如何使用才能發揮最佳效益;是明示有錢還要懂得怎麼花才顯真本領。

行政院總預算已逾兩兆兩千億元,補助中小學班班有冷氣,都市學校固能減噪降溫很有感;但原鄉和農村校園本有自然涼,炎夏開空調,學童穿毛衣進教室,何苦呢?教育部花兩百億元推班班有網路、生生用平板案,欲平衡城鄉學童數位能力,對偏鄉、弱勢家庭子女是福音;但對都會區學生是錦上添花。

政府分級旨在分權分工,冷氣、平板屬地方因地制宜業務。手握兆元預算者,應關顧高教人才被陸、港、澳、星等境外學校挖角,何以淨輸出竟無法回補。由此印證執政者的格局、才能,從使用公帑的效益即能掂量出斤兩了。

                            【轉載自人間福報】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