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猴新聞網

AKAU NEWS

中美競爭、政變與民主:一個太平洋小國的選舉為何成為國際焦點

中美競爭、政變與民主:一個太平洋小國的選舉為何成為國際焦點

 ↑圖上說明:週三,西蒂維尼·拉布卡(中)在斐濟蘇瓦排隊投票。他領導的人民聯盟黨在初期結果中領先。

NATASHA FROST

這是兩位前政變領導人之間的交鋒,地點位於一個棕櫚樹環繞的偏遠度假勝地。最近在美國和中國爭奪太平洋主導權的鬥爭中,這個度假勝地變得格外重要。由於該國憲法允許軍方在它認為合適的情況下出手干預,這場競爭有可能變得動盪不安。

因此,當選民在週三進行總統選舉投票時,國際焦點轉向了斐濟。發生在1987年至2006年之間的四次政變,體現了島國斐濟激烈的政治歷史。自從2013年民主投票被重新寫入憲法,這是該國第三次大選。

當晚首批結果的公布時間比預期晚了一個多小時,在1987年領導斐濟第一次政變的人民聯盟黨領導人西蒂韋尼·蘭布卡似乎有望戰勝現任強人總理喬薩亞·沃倫蓋·姆拜尼馬拉馬。姆拜尼馬拉馬通常被稱為弗蘭克,在2014年和2018年贏得民主選舉之前,於2006年在軍方的幫助下掌權。

然後突然間,這個國家的選舉結果應用程序完全宕機,臨時計票也停止發布了。當結果重新上線時,蘭布卡的大幅領先優勢消失了。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數據傳輸終止了,」斐濟選舉監督員穆罕默德·薩尼姆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然後當我們重新嘗試傳輸數據,事情就變得一團糟了。」

週四一大早,姆拜尼馬拉馬所在的斐濟優先黨以近46%的選票領先,人民聯盟黨獲得了大約33%的選票。臨時結果現已關閉,預計最終結果還需要兩天時間,從外島和偏遠村莊的選票將陸續抵達。

投票前,專家警告,姆拜尼馬拉馬可能不會尊重選舉結果,並可能尋求與他關係密切的軍方進行干預。該國憲法將公民的「安全、國防和福祉」的最終控制權交給了軍方,人們對這一條款的廣泛理解是,軍方有權在其認為合適的情況下進行干預。

姆拜尼馬拉馬在結果公布前對外國記者說,他「當然」會尊重選舉結果。他補充說:「難道就沒有一個明智的澳洲記者來問我一個比這更好的問題嗎?」



斐濟擁有約100萬人口,是所在地區迄今為止最大的經濟體,北京對斐濟的投資在2006年首次激增,此後,斐濟與中國的關係日益密切。在姆拜尼馬拉馬政變上台後,斐濟面臨澳洲和紐西蘭的破壞性制裁,因此來自中國的資金特別及時。

週三,選舉官員準備在蘇瓦打開投票箱進行計票。

如果蘭布卡領導斐濟,該國可能會疏遠中國,他在今年早些時候表示,更願意與斐濟的長期盟友澳洲建立更密切的關係,而不是與北京簽署安全協定。

提前投票的結果是在一場激烈競爭和政府對新聞界及反對黨的支持者進行鎮壓的情況下得出的。在一個備受矚目的案件中,一名反對派律師因為沒有在意法律文件中的一個錯誤被判藐視法庭罪,批評者認為這是斐濟公民自由受到侵蝕的標誌。

由於很少進行選舉前民調,分析師一直難以預測結果。在選舉結束前的48小時內,斐濟進行了媒體封鎖,所有政黨的競選宣傳活動都被禁止。公民不得在社群媒體上發表政治帖子、展示橫幅和穿著政黨顏色或帶有政黨標誌的衣服。違反規定者可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包括監禁。

即使斐濟本身的新聞媒體報導很少,但早期跡象表明,姆拜尼馬拉馬的支持率可能正在下降,包括在過去兩次選舉中的得票率一次比一次少。選民也對該國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後面臨的一些經濟挑戰感到不滿,大流行摧毀了它的旅遊業。

澳洲查爾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多米尼克·奧沙利文表示:「這個政府執政已經有些年頭了,人們往往會厭倦長期政府。」

就連姆拜尼馬拉馬的政府也試圖迎合要求新面孔的呼籲,以改革為綱領競選,提出了「我們就是變革」的口號。

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週三離開蘇瓦的一個投票站。

投票率很低:當天晚些時候,斐濟選舉監督員薩內姆呼籲選民前來投票,截至投票結束前一個小時,有51%的選民投票。在2006年的選舉中,投票率為64%。
斐濟的選民基礎偏向年輕人,超過50%的登記選民年齡在40歲以下,而選票上86%的候選人年齡在40歲以上。現年68歲的姆拜尼馬拉馬是斐濟從政16年的資深政客,而74歲的蘭布卡自1987年以來一直是斐濟政界的常客。

是對選舉的自由和公平抱持的一種廣泛的懷疑。「由於兩位可能的總理競爭者都是前政變領導人,人們可能會想,『這真的是民主嗎?』」

            【轉載自紐約時報】 202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