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的國慶演說
蔡英文總統在國慶演說中,除呼籲北京當局,兵戎相見不是兩岸的選項之外,也期待邊境解封之後,兩岸能夠逐步恢復人民之間健康有序的往來,她也願意在理性、平等與互相尊重下,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的維持台海穩定的方法。

表面上看來,兩岸似有和解的契機,但必須真要有行動,而行動之前如果沒有彼此的善意,這項呼籲也不過是空口白話。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大陸實施圍台軍演之後,兩岸關係就陷入兵凶戰危的態勢。美國更是變本加厲地希望武裝台灣。除了拜登總統四度肯定回答會軍援台灣的談話之外,《紐約時報》也報導,美國計畫將台灣變成龐大的武器庫,多位美國官員指出,如果解放軍封鎖或是入侵台灣,台灣必須把自己打造成擁有充足武器的豪豬,在華府派兵支援之前有防衛能力。
而國防部長邱國正更把「第一擊」的定義做了修正,他認為海峽中線的默契已被毀掉,現狀已經改變,國軍也調整經常戰備時期突發狀況處理規定,「只要共軍無人航空器、航海器越界,不等它是否有第一擊,就要把它擊毀」。
這種說法無異升高兩岸的敵對意識,而且也加大了衝突的可能。
這兩天彭博社報導,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認為中共襲擊台灣的機率大增,國家安全委員會推測,若中共襲擊台灣重創台積電,會對世界造成超過一兆美元的損失。
因此美國相關單位也做出兵推,一旦台灣遇襲,白宮的應變措施包括撤出台灣的晶片工程師,且為避免北京取得先進的技術,不惜採取焦土政策炸毀台積電。這點也看出美國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不會顧及台灣的利益。
值此戰爭言論四起之際,全球首富、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接受採訪時指出,台海衝突將無法避免,恐讓全球GDP損失達百分之三十,因此他建議讓台灣成為中國大陸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當然馬斯克是基於他個人在大陸的生意考量,不得已而如此說。
儘管他說的話不中聽,但也反映了不甚關心兩岸政治的馬斯克,似乎也認為台海局勢緊張,必須靠強心劑的方式才能緩和。
或許是基於以上國際情勢的危急,蔡總統不得不透過國慶演講的機會,向大陸表達和解之意,尋求兩岸的和平穩定。然而,孰令致之?為何兩岸今天會走到這步田地?關鍵當然是政府的「親美反中」政策所致,加上中美對抗加劇,美國正循著俄烏戰爭的模式意圖製造台海衝突,將台灣烏克蘭化,以打壓中共的崛起。而蔡英文更有鑒於「抗中牌」對選舉有利,不斷附和美國的作為以刺激中共,造成台海間的惡意螺旋不斷升高。
蔡英文大概也意識到台海風雲危急,因此在國慶演說中期待疫情解封後兩岸能逐步恢復交流。
然而,蔡總統在談話中還是不斷陳述要落實全民防衛、強化國防武力、提升後備戰力。備戰固然是避戰的手段,但是不必處處應和美國的戰略,而是要著眼兩岸真正的和平發展。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上台就高喊要春暖花開,喊了兩年連個花苞也未見,這有用嗎?
只有付諸行動,釋出善意、恢復對話,兩岸才有真正交流的可能。「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兩岸要春暖花開,開始行動吧!
【轉載自人間福報】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