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赴日悼安倍「幾乎是神話」 范世平點出中國最可怕夢魘
副總統賴清德昨天(11日)赴日本弔唁遇刺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今天也以「至親摯友」身分獲邀出席家祭;賴清德此行雖稱是私人訪問,但仍具有總統蔡英文特使的身分。對此,台師大政研所教授范世平分析,賴清德昨天上午出發到東京,對於強調程序嚴謹的日本政府來說「幾乎是神話」,他也點出日本主流民意就是挺台,未來可能還有其他國家跟進,「這是中國最可怕的夢魘」。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989877
赴日哀悼安倍 賴清德晚間抵達桃機:我回到台灣了
副總統賴清德昨天前往日本東京參加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喪禮,今天參加完家祭之後,隨即搭機返台,於晚間8時30分抵達桃園機場,他在臉書上放了一段拍攝台灣上空的影片報平安,簡短說了「我回到台灣了,謝謝大家關心」。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6456232
印太和平吹哨人安倍所留下的歷史遺產
肖曼
不幸遇刺的日本前首相安倍不僅給日本,也給世界特別是印太地區的和平願景架構留下歷史遺產。雖然他帶領日本走向正常化國家的任務還未完成,但毫無疑問,日本成為中國崛起之下的印太地區的一個中流砥柱。
不少分析認為:安倍對於中國共產黨執政中國的基本方向對世界現有秩序產生的負面影響,有著更早更深刻的認識,並是第一個向西方世界指出其危險性,是一個吹哨人。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7月11日讚賞安倍“提出了具有遠見的’自由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而在此前,前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披露:是安倍發明了“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的說法,使得這一影響深遠的地緣政治觀念被印太地區大部分及其它地區的國家完全接受。安倍試圖用一種更具吸引力的理念來抵消北京的威權、集權模式。他在2016年的演講中描述一個“重視自由、法治和市場經濟,免遭武力或脅迫……”的地區。
博明還指出:為了支持這個地區架構,安倍還推動一項新的外交倡議——“四方安全對話”(Quad),將日本、印度、澳洲和美國想像成一個巨大的棒球場,經過多年努力,Quad高層會議終於在2017年舉行,特朗普任期結束時已提升為內閣級會議。拜登上任以來,Quad已召開4次正式的領袖峰會。儘管不是軍事聯盟,但Quad已成為對付北京虛假訊息、供應鏈勒索、債務陷阱外交、非法捕魚和其它不當行為的重要論壇。
美國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縱覽中國”網刊發行人兼主編陳奎德認為:特朗普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後,安倍是西方國家中第一位到美國與特朗普見面的領導人,他長談了對中共的看法。陳奎德認為,美國外交政策的轉向顯然和安倍是有一定關係的。
另外對於台灣問題,陳奎德說,在我看來,安倍是在中國所有的鄰國中,講得最清晰、最嚴厲、最強硬的一個。特別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安倍對中共威脅台灣一事再次提出警示,公開呼籲美國捨棄“戰略模糊”政策,同時更表明“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暗示一旦中共攻台,日本應該馳援。
陳奎德認為:除了美國講話之外,安倍的講話是最重要的對台灣安全的國際聲援力量之一。對於中華民國(台灣)的安全保障,日本在安倍執政時是起了非常重要作用的。
【轉載自法國廣播電台】12/0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