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以和諧為要?!-「和」諧V.S.「和」稀泥
已有不少縣市教育及人事局處陸續展開高中、國中、小校長遴選作業,看樣子要調校的校長莫敢掉以輕心亂填嚮往的理想學校。反之,會更為慎重其事的考慮,或許有人會3天3夜睡不了好覺,甚至對3餐感到無味難嚥下腹。
聽聞今年國中校長遴選,在屏東縣就有一所大校無人感興趣。這所大校約有學生1,800人,教職員工則有175位,是屏東縣最大的一所國中,所以那些之前被遴選至學生數24—150人,教職員工在25位左右的學校校長,各個興趣缺缺,連想都不去想。相比去年在東港地區有一所國中,有資格調動的校長們,毫無意願要到這所學生數4百多名、教職員工在近60位上下的國中,以屏東縣的國中規模,也算是相對的「大」校。
其實這所市區屬1屬2的大校,校長可說是很「輕鬆」,行政分工周詳,那有像其他部分學校還要排班輪流當行政,這校各處室人員駕輕就熟的去做好各自的行政工作,加以教職員工相互尊重相處和諧,在這種祥和的校園風氣下,校長沒有任何雜慮,就可專心順利去推展校務,把這所國中辦的有聲有色,繼續保留在縣內排名「蘭牡旺」的地位。是否因為大校「壓力大」就沒把這所學校當第1順位,台語有句銘言「驚驚袂著等」。

至於去年沒有屆任校長願意填東港區那所國中,主因為20年來校園欠缺「和諧」,幾乎每任校長做一任就「浪港」,甚至有校長在辦妥移交之後感慨萬千的掉淚離去,幾乎20年來歷任校長「毫無建樹」可言,若非我族類便拉幫結派群起而攻之,透過黑函或藉由網路,搞分化搞欺凌,如此風氣怎能讓老師們好好教書?如此環境怎麼能讓學生好好學習?導致校務「原地踏步」甚至「向後轉」,有如「螃蟹效應」讓行政工作無人願意擔任,所以只好排班輪流,在沒有專業素養的「行政人員」的參與之下,自成一封閉國度,如何來協助學校推動校務?甚至「拖後腳」實在太不像話了。
前一陣子我怪老心血來潮的道出有兩位國中小校長要「退休」,還被誤以為怪老在「逼退」那兩位校長,談到這裡,怪老就懷疑有「類3板」老師,有意無意的「逼退」一名英語老師,怪老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找上了這位只當上半年「短期」主任就被「逼退」的老師,他不願多講,只說只要校內上下「和諧」就好。好一位仁心敦厚的老師,何以讓他在50歲壯年就毅然退休?人生70方開始,退的太早了吧!退休金要等7年之後才能具領、在這沒薪水的7年中要怎樣的過日子?如此的退休值得嗎?到底有什麼苦衷讓他提早退休?我怪老心裡存有很多疑問?教育處是否能指派督學前去了解!到底該退休的是誰?是這位主任或專找匝的教員?
東港地區這所國中60位教職員工除極少數會挑撥是非、調皮搗蛋、惡意欺凌外,多數老師都非常盡職,也深獲學生家長的讚佩。不過以欺凌「逼退」古意人的做法,若是事實就太不應該了,據了解於去年底該校舉行一次行政會報,會中這位疑似被「逼退」的主任,談到教務行政推動的困難時,哽咽說不出話來,據說有位女師竟然在開會的現場拍手叫好?甚至歇斯底里似地狂笑一陣子?該主任是否因數月來累積鬱抑受到羞辱而提出提早退休?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教育的場域之中,竟然有此等奇聞發生,簡單如孟子所言的基本標準都達不到,更別說為人師表了,這碼事寄望縣府各相關單位尤其有調查專業的政風處能予重視,同時也寄望畢業自該校的校友、地方人士尤其是各級民意代表也能關心,好讓母校能早日恢復往日的雄風。
【螃蟹效應】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籃來裝螃蟹,一隻螃蟹很容易爬出來。多裝幾隻後,就沒有一隻能爬出來了。不為別的,相互扯後腿的結果。是一種企業倫理的反映,進而表現為不道德的職場行為。 其主要特點是,組織成員目光短淺,只關注個人利益,而忽視團隊利益;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久利益,相互內鬥,進而整個團隊會逐漸地喪失前進的動力。